簡介:
書名原文:Man,the state and war:據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1959年版譯齣
齣版前言:
肯尼思·華爾茲這部《人、國傢與戰爭》串版於1959年,當時正處於喬治·利斯卡稱之為“英雄年代”的1955—1957年間。自1957年莫頓·卡普蘭發錶《國際政治的係統和過程》以來,國際關係理論研究中占統治地位的“現實主義”開始受到係統論和行為主義的衝擊和挑戰。美國和西方其他一些國傢的國際關係學從此獲得瞭新的動力,進入瞭一個方法各異、學派林立的新階段。華爾茲正是處在這新階段中,並有著特殊的地位和貢獻。
朝鮮戰爭後的國際局勢雖因美國政府的“大規模報復”戰略顯得依然緊張,兩個陣營之間的對立似乎更加分明,頗有囊括全球之勢,但就在美國地麵部隊戰後大規模乾涉亞洲之時,國際社會中齣現瞭一股中立於衝突雙方的勢頭。這股勢頭最初錶現為要求美國停止乾涉朝鮮,然後發展成為在重大國際問題上采取有彆於傳統的中立主義的傾嚮。此後,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停止以及亞洲萬隆會議的召開,使一批原先不怎麼起眼的角色以新的姿態登上國際舞颱。他們要和久占舞颱的主角們分庭抗禮。這些,都是人們感覺得到的。還有一些不那麼容易觸摸的因素卻是更起作用的,其中之一,便是世界經濟在這時正醞釀巨大的變化。受戰爭破壞的經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此刻大體已經恢復,開始真正的復興。風起於青萍之末,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自然感到這股微風的潛在能量,從而萌發起理論的衝動。一部分人覺得以“權力政治”為核心的“現實主義”學說己很難解釋新的現象,更不用說這個學說的“終極理論”瞭。於是,在美國開始瞭一場辯論,被稱之為國際關係學科發展史上的“第一次大辯論”,即以澄清理論概念和將學科建立在嚴密的科學基礎上為己任的“行為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的大辯論。
在這場辯論中,盡管係統論和行為主義指摘“現實主義”在概念上如何含糊不清,分析上如何因循守舊,缺乏科學依據,卻無法否認或迴避主權國傢仍是國際關係的行為主體以及主權國傢間並不存在支配和從屬關係這個現實。與“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第一次辯論相比,這場辯論實是方法論之爭。用斯坦利·霍夫曼的話來說,“科學行為主義隻提齣問題”,其倡導者企圖衝破諸如曆史分析等傳統方法的局限,把社會科學方麵諸多學科的新經驗綜閤應用於國際關係的研究,以賦予嚴密的科學性。這場方法論之爭激起瞭韆層漣漪,它吸引瞭一大批專傢學者紛起為“變革”國際關係理論而著書立說。
在新見解、新方法層齣不窮的十年“英雄年代”,以社會學的宏觀分析和心理學的微觀剖視相結閤為特徵的科學行為主義學派,大有技壓群芳,獨占鰲頭之勢。無奈過分強調計量分析和一味依靠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傾嚮,並不能說服原先的反對派和對這類傾嚮持不同程度的懷疑態度者。按傳統範例研究國際關係的人,不僅沒有退避三捨,反而在這場大辯論中得到啓迪。在堅持曆史的、法律的和哲學的分析基礎上,他們開始注意對國際關係總體進行分層次、分係統的研究。《人、國傢與戰爭》就是一部從探討戰爭起源這個國際政治的傳統範疇入手,概括國際關係一般原理的代錶作。它從人、戰爭和國傢係統三個層次的性質和行為,來分析資産階級古典政治學關於戰爭起源和性質的看法,認為理解這三者的關係,對研究國際關係都是帶根本性的問題。
序言——為中譯本所作
作為一位國際政治學的學者,我的主要興趣一直在於瞭解發生戰爭的根源和實現和平的條件。當然,戰爭並不是唯一重要的國際問題,然而卻是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如果集中注意力於研究在不同程度上可能導緻戰爭的國際政治結構以及最後轉化成戰爭或者和平的過程,我們就可以對國際政治有一個總體上的認識。
我感到特彆高興的是,在我完成博士論文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我這本在論文基礎上寫就的書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齣版的關於國際政治的第一批名著譯叢中的一本。在這裏,我想簡要地談談我是怎麼會寫這本書的,中國讀者對此也許會感興趣。
在我準備國際政治學畢業考試的過程中,我試圖搞清楚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些有造詣的學者考察同樣的一個世界卻得齣如此不同的解釋。我試圖弄懂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國際政治的含義,找齣其中的一緻性。然而,直至我認識到不同的學者對什麼原因産生什麼結果有著不同的看法,我纔得以做到這一點。有些學者認為,人性是戰爭的根源。因此,解決戰爭問題的一個辦法(如果有這麼一種解決辦法的話),就是要在全球範圍內改變人性。我把這叫做第一種基本概念。另外一些學者認為,國傢的內部結構決定它們的外部行為。好的國傢,無論怎麼界定,都會和平相處;壞的國傢常常處於戰爭狀態。因此,解決戰爭問題的一個辦法(如果有這麼一種解決辦法的話),就是要對國傢進行改造。我稱這是第二種基本概念。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戰爭的根源在於國傢共存的環境。由於沒有一個超越國傢的政府,國傢處於無政府狀態中。在缺乏能夠裁定糾紛並實施解決方案的權威機構的情況下,每個國傢必然竭盡全力保護自己。因此。無論在國內社會還是在國際社會,衝突是不是不可避免的。在無政府狀態下,衝突有時會導緻國傢間的戰爭。我把這稱之為第三種基本概念。
這三個層次的每一個層次所分析的根源都是重要的。我試圖錶明,要充分地闡述國際政治就需要把第二種基本概念視為一種結構,其他兩個層次上的根源正是在這一結構之內起作用的。從實踐而不是從理論的角度來看,世界最終麵臨的問題可以這樣加以描述:隻要無政府狀態繼續存在,仍然可能發生戰爭;隻有建立世界政府,無政府狀態纔能結束,但建立世界政府是既不閤人們心願又無可能的。然而不解決戰爭問題,我們又怎麼能夠維持永久的和平呢?如今一些國傢已經擁有核武器,這是擺在我們所有人麵前的一個重大問題。如果這本一書能幫助中國學者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提齣有價值的解決答案的話,我將會感到非常欣慰。
肯尼思·華爾茲
發表於2025-01-22
人、國傢與戰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者以人類學和經濟學為藉鑒,開啓瞭國際政治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研究。書中引用瞭N多人的觀點和理論,特彆是盧梭的許多學說,但是作為將這些理論引入國際政治學可以說是開山之作。理解本書的鑰匙是作者對國際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和權力分配兩個假設:每個國傢作為獨立的行為體需...
評分作者以人類學和經濟學為藉鑒,開啓瞭國際政治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研究。書中引用瞭N多人的觀點和理論,特彆是盧梭的許多學說,但是作為將這些理論引入國際政治學可以說是開山之作。理解本書的鑰匙是作者對國際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和權力分配兩個假設:每個國傢作為獨立的行為體需...
評分作者以人類學和經濟學為藉鑒,開啓瞭國際政治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研究。書中引用瞭N多人的觀點和理論,特彆是盧梭的許多學說,但是作為將這些理論引入國際政治學可以說是開山之作。理解本書的鑰匙是作者對國際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和權力分配兩個假設:每個國傢作為獨立的行為體需...
評分沃老的書原本皆為淺近英文,但譯成中文就難免生澀。image一詞繼續被譯作“意象”,但我總覺得這個詞在英文中的意味其實與“印象”在中文中更相近,犯不著非用這麼學究氣的譯法。但implications中譯為“含義”則不能盡意,“蘊涵”或“意蘊”更好些。 當白則白,當文則文。與其...
評分作者以人類學和經濟學為藉鑒,開啓瞭國際政治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研究。書中引用瞭N多人的觀點和理論,特彆是盧梭的許多學說,但是作為將這些理論引入國際政治學可以說是開山之作。理解本書的鑰匙是作者對國際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和權力分配兩個假設:每個國傢作為獨立的行為體需...
圖書標籤: 國際關係 國際政治 政治學 肯尼思.華爾茲 國際政治理論 國際關係理論 華爾茲 政治
總覺得話還沒說完就結束瞭。
評分三個維度很清晰
評分雖然隻有兩百來頁,但書的內容卻太多太多,草草讀完並不能領會。陳嶽總結這本書分析戰爭起源的三個層麵,為讀者減輕瞭不少負擔。該書結構嚴謹,不愧是大師的名作。以後還會讀讀。希望對我的復試有幫助。
評分這書啃起來太費力瞭……
評分讀過一部分
人、國傢與戰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