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几个相关问题(代前言) (1)
第一编 民族篇 (1)
一、高句丽名称的出现、含义、演变及消失 (1)
(一) 族称的出现和消失 (1)
(二) 县名的出现和消失 (4)
(三) 国号的出现和消失 (6)
二、高句丽称号的异写、简称和出现时间 (11)
(一) 高句丽、高句骊出现于史籍之情况 (11)
(二) 句丽简称与高句丽非句丽一部辨 (15)
(三) 高丽简称出现于史的时间 (22)
三、高句丽族的族源 (30)
(一) 主源 (31)
(二) 融入高句丽族的非秽貊族系成员 (40)
四、高句丽国灭亡和高句丽人的去向 (46)
(一) 高句丽国灭亡与浿江以北地区及居民的归属问题 (46)
(二) 高句丽人的去向 (50)
五、高句丽社会的经济、阶级和五部组织 (65)
(一) 社会经济 (66)
(二) 阶级构成 (72)
(三) 高句丽五部 (78)
六、高句丽与周边诸族的关系 (88)
(一) 夫余人与高句丽族主从地位的变化 (88)
(二) 肃慎系诸族对高句丽的战争与臣属 (92)
(三) 东胡系诸族与高句丽人的争战和交往 (96)
(四) 百济与高句丽人在汉江流域一带的争夺 (100)
(五) 新罗人与高句丽族的和与战 (103)
七、两个高丽的差别 (108)
(一) 立国时间悬殊及历史发展走向不同 (108)
(二) 统辖区域各有所在 (111)
(三) 最高统治者族属互异,族源的主源非前后相承 (121)
八、高氏高丽与王氏高丽无前后相承关系辨识 (124)
(一) 王氏高丽国相承于泰封国和新罗 (124)
(二) 王氏高丽非“高勾丽之旧” (129)
(三) 对我国史籍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辨正 (144)
第二编 政治篇 (154)
一、高句丽国的建立和发展 (154)
(一) 高句丽国的建立 (154)
(二) 高句丽国的管理制度 (158)
(三) 高句丽国的都城和疆域 (169)
二、高句丽与两汉至南北朝中央王朝的关系 (184)
(一) 两汉王朝的“侯国” (184)
(二) 高句丽和魏晋南北朝各王朝臣属关系的保持和发展 (189)
(三) 两汉魏晋南北朝对高句丽的管理 (205)
三、高句丽和隋王朝的关系 (214)
(一) 高句丽和隋王朝臣属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14)
(二) 隋王朝对高句丽的讨伐 (217)
(三) 隋王朝对高句丽的管理 (222)
四、高句丽与唐王朝臣属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24)
(一) 由朝贡开始确立起来的臣属关系 (224)
(二) 唐王朝对高句丽的征讨 (232)
(三) 唐王朝对高句丽的管理 (240)
五、高句丽与历代中央王朝关系的性质 (255)
(一) 高句丽是我国历代王朝的地方政权 (255)
(二) 高句丽、新罗、百济和历代王朝关系的比较 (266)
(三) 从我国历代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看高句丽的归属 (281)
第三编 研究篇 (293)
一、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评述 (293)
(一) 百余年中国学者的高句丽历史研究历程 (293)
(二) 高句丽历史研究评述 (310)
二、朝鲜半岛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评述 (339)
(一) 近代以来朝鲜学界的高句丽研究 (339)
(二) 朝鲜史学界的高句丽研究 (351)
(三) 韩国史学界的高句丽研究 (363)
三、近百年来日本学者的高句丽历史研究概况 (390)
(一) 一般概况 (390)
(二) 以好大王碑碑文为中心的研究 (392)
(三) 高句丽国史的研究 (398)
(四) 高句丽的古迹和文化、社会生活的研究 (405)
(五) 高句丽的对外关系研究 (40)
(六) 简单的小结 (416)
四、高句丽历史研究深化之管见 (417)
后记 (422)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