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电子书 图书目录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26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中国藏学出版社
作者:前田正名
出品人:
页数:620
译者:陈俊谋
出版时间:1993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057125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历史地理  历史  河西  日本汉学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前田正名  歷史地理  边疆史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译者的话

本书作者前田正名(1921—1984年),日本和歌山县人,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博士,日本私立驹泽大学文学部教授,曾参加《亚洲历史事典》(10卷本,平凡社刊)和《宗教社会史研究》的编写。主要著作有:《东洋历史地理研究》、《陕西横山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东亚史概论》等及本书。

本书出版于1964年,是作者多年来对我国河西地区历史地理研究之力作。全书共七章,作者主要是按照时代先后,以当时的河西诸民族的活动为线索,特别是以吐蕃族与唐朝和其他民族的关系为中心,论述了七世纪至十一纪河西的历史地理情况及人文景观。本书史料丰富,内容充实,叙述也较精炼,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外文史料和文献,其中有不少引自敦煌文献和藏语文书,是弥足珍贵的。另外,书中作者对目前河西历史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立论精辟,因此本书出版后颇受国际东方学界的重视。

河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地位之重要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关于研究河西历史方面的著述虽然不少,但是像本书这样系统地研究河西历史地理的专著则似乎不多。另外,由于书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古代河西吐蕃、突厥、回鹘、西夏、契丹等诸民族当时以河西为舞台的活动情况,因而本书对于研究我国河西的历史、地理乃至我国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民族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出于上述原因,特将它翻译出来,奉献给我国的读者,希望能对诸位有所俾益。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读者查阅引文方便起见,我在翻译时将原书中的引文除手头未有者外,一般均按照国内现行出版的版本对引文和标点进行了校订,因此有些地方与原书中的引文有不尽相同之处。同时,为了排印的方便,将引文中的繁体字一般都改为现行的简化字。另外,书中的地图因故未能付印,敬请读者见谅。

本书在出版时,受到了梅村坦、吉田寅等诸多日本知名学者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承蒙作者前田正名先生的长子前田正史先生和日本株式会社吉川弘文馆发行所的热情帮助,从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愿望出发,破例同意我们在中国无偿翻译出版本书,使我深受感动,在此,我向他们谨致谢忱。

由于我学识浅陋,水平不高,译文和译注难免有错误之处,尚祈诸位读者谅宥并提出宝贵意见。

译 者

1992年10月23日

河西在东西文化交流史及东西贸易史上作为重要的“走廊”及“通道”而受到重视是由来已久了。过去人们只是模糊地认为河西在丝绸之路的东端,是最接近中国的通道,在此盘据着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当中原王朝的势力向西北方扩张之际,河西则为其首先经营的地方。然而,对于河西的实际情况,长久以来学术界却未进行过认真的研究。

在东洋历史地理学发展之今日,河西地区的研究已为所谓的“西域史研究”、“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或天山方面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乃至被中国各地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所埋没。几乎可以说河西地区尚未有人进行过研究。当然,缺乏史料是其中原因之一。也就是说。虽然有关过去位于河西西部绿洲盆地边缘的绿洲国家以及天山一带诸国的情况在正史《西域传》、《地理志》等古籍中已有立传,其直接记载之史料较易发现,但有关河西诸地区的记载却十分难寻,尤其是在八世纪中叶吐蕃席卷河西以后,河西地区便开始从汉人的视野中消失,而河西地区在中原王朝的史料中也更为罕见。我对河西发生兴趣,始于在东京文理科大学就读时,有一次山崎宏博士在讲课中讲到《洛阳伽兰记》中的一节时,谈到凉州是诸胡聚居之地,是个十分有趣的地方,于是课后便开始以我现有的二十四史为中心收集了六朝时代有关河西的史料。虽然,当时尚未能充分地进行史料的收集,但是可以说从此时起我便开始产生了要研究河西的志向。在此以前,我曾经接受了松田寿男博士关于亚洲史应超越中国而将西北方面的游牧民族居住圈也包容进去的想法,即将亚洲分为季节风地带、沙漠地带、森林地带三个风土地带的想法,并受到其干燥亚细亚文化史论等强烈的影响,而执著于名著中的漠岛国家论。而且,由于我的兴趣开始自河西向西方地区移动,因此,当时我认为应该投入到以白鸟库吉博士为中心的传统的西域史研究中去,于是我参加了东京大学东洋史研究室举办的以柴田讲师为中心的已故前田直典为首的小林高四郎、护雅夫、岛田襄平、本田实信等诸氏的突厥语研究。虽然时间是短暂的,但是,由于当时处于战后东京粮食供应紧张的时期,因此至今还留下深刻的印象。遗憾的是,由于生活上的艰苦和自己的才疏学浅,我既未能掌握西域史研究的基础,又未能掌握中亚诸语言,惟有保存下来的当时粗糙的印刷品,给我留下一种模糊的回忆。

让我们再次回到河西史研究上来吧。当时我主要是根据汉文史料,并以六朝时代的队商贸易活动为历史舞台来探讨河西历史。但是,结果我的毕业论文却写的是“六朝时代的队商贸易”。河西仅仅是此论文的一个章节。而这一章节是我们在前几年为祝贺中山久四郎博士时写的,是刊载于东洋史学论集中的一篇短文。却成为我研究河西历史的出发点。同时,它也是我的处女作。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叙述了河西的自然地理情况,并由此展开了对该地区的历史研究,在写作方法上则深受小牧实繁博士静的历史地理学理论的影响。如果从现在来看,当时多少有些幼稚。然而对我来说因为是个开端,实在令我难以忘怀。

当我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时,有幸聆听了由高岩博士、山崎宏博士讲授的东洋史和由内田宽一博士、田中启尔博士讲授的地理学。在以文献记载为主要线索的历史地理学方面,我在年青时所受的地理学基础教育则成为我迄今进行地理学研究时的基本态度。另外,我也受到了当时主张要扩大视野进行综合性研究,特别是要从人文地理学的立场来看待历史学的饭冢浩二博士的影响,对此也令我难以忘怀。

为了探索六朝时代在队商通过的重要的河西绿洲赤泉、蓼泉等有关史料而翻阅唐代史料时,我发现吐蕃与唐朝的斗争是唐代河西历史的重要问题,因此,自昭和二十八年起,我便用吐蕃之侵寇为例,以历史地理学的叙述方法开始发表论文。这样,我在《东洋史学论集》二、同三、《历史学研究》176号、《史学杂志》63卷12号、《史潮》59、60合刊号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在本书的第三章、第四章就有其中的一部分。这些论文,主要是以吐蕃的侵寇为主要原因,从而论述某一特定地区的地域作用,是从人文地理学的观点来观察吐蕃的侵寇现象,并从吐蕃军与唐军之间的斗争来阐明西北边境景象的发展与变化。

这些论文是我在历史地理学论述方法方面的摸索时代。我认为我之所以能写出上述论文,其重要原因,乃是因为我吸收了历来的所谓东洋历史地理学之业绩和史料的搜集。另外,在当时我曾多次访问了青山定雄博士。我敬佩博士的高尚人格和优良品质,感谢其善意,我们有时竟长谈达数小时之久。现在回想起来,我为给他增添许多麻烦而感到惭愧。本书第二章中论述了七世纪的河西,其中有关陈子昂的史料即青山博士所提供。

在探索河西的史料时,我将时代推至五代及北宋时代。这是因为我想依据零散的有关吐蕃、党项诸族帐的记载以及西夏军战斗的记载等材料描述出河西的历史情况。我在《东洋学报》41卷4号、《史林》42卷1号中论述了“六谷”的地域构造,同时并论述了避开河西的交通路线。另外,我在《史学杂志》67卷6号中发表的《关于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出现的秦州》一文,是我以探究人文地理学中所谓的地域性地域构造为目的而依据史料将我的研究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部门进行的。我认为这是与真正的历史地理学的名义相符的,不能说是属于跨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学问范畴。我认为对于有史料的地区与时代,这样的论述方法是可行的。即本书中第五章、第六章的大部分大体上就是在这个时候搭好架子的。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特定地区的地域性地域构造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话,那么就要通过对变化发展着的历史进行严格的史料批判,我确信这就是历史地理学的最终目的,同时也会发现新的方法论。于是,我在母校东京教育大学发表了《自七世纪迄十一世纪的河西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一文。

正如从前述的研究经过所了解的那样,在这篇论文中有关河西七世纪、十一世纪的论文放在了最后,而最早写出的则是第三章。整个内容分为五个时期:即七世纪、八世纪前半期、八世纪后半期和九世纪、十世纪以及十一世纪初叶、十一世纪,自始至终贯穿着河西的地域性地域构造的研究。虽然,对于最初研究的六朝时代的河西的材料未能揉合进去而感到遗憾,不过,我拟将此材料作为将来的课题。由于河西为吐蕃攻陷后的材料在中原王朝的史料中比较罕见,因此,我依据了较多的敦煌文献,同时还研究了藏语史料,这一时期的研究是更加艰苦的。我在第五章之所以论述了灵州及秦州,乃是为了弥补有关当时河西东部地区的直接记载比较稀少,因而便从其外围地区间接地进行了探讨。第六章乃是通过对西夏军镇的配置及其战斗记录的探讨而集中论述了围绕河西的交通路线。回顾起来,虽然根据史料的情况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地域构造的研究方法上会有若干不同,但这并不属于方法论问题。关于我对于以文献记载为主的历史地理学的方法论的想法,在大学里曾经作为序论发表过。而在本书中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忍痛割爱,拟作为将来研究的课题。

我之所以能够将河西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继续至今,完全是由于思师、学友以及我周围的有关人员的帮助与合作,因此,在此我应向各位深表谢忱。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恩师山崎宏博士,是他在我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文理科大学时使我得以聆听他讲授的东洋史课程,而后又是他让我对河西的历史研究发生了兴趣。其次,我要感谢引起我对边境方面历史地理学的关心并教导我要对史料批判抱严谨态度的松田寿男博士,在河西史料及其他具体的研究上给予我帮助的青山定雄博士,使我在人文地理学考察中受其深刻影响的饭冢浩二博士,在母校给予我种种教导的中岛敏、酒井忠夫、木村正雄诸位先生,学友小笠原正治、田中正美、冈本敬二等,以及从地理学立场上对我进行过帮助的母校地理学研究室的旧同期生泽田清君。再有,当我回忆起在东洋文库给予我阅览方便的宇都木章及同文库中在我阅读敦煌文献和利用藏语文献时给予亲切帮助的金子良太两氏的友情和合作时,我也要对他们表示谢意。如果没有以上这些先生及学友们的帮助,我的研究是决不可能进行的。另外,在此我还要对承蒙其照顾的原东京都立八潮高等学校校长降旗章吾先生表示感谢。

我天生愚鲁,我的研究从战后不久的困难时期便开始了。由于环境的恶劣,我的研究生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道路,迄今竟已过了十几年。总之,我应如何报答恩师、学友及帮助过我的人们呢?在本书出版之际,实在感慨万端。

本书的出版承蒙吉川弘文馆社长吉川圭三氏的善意和同编辑部长近藤安太郎的照顾才得以实现,在此特向他们致谢。

最后,对于迄今给予我最大支持的故乡的父母,我祝愿他们长寿。对于我的妻子美代子及弟妹们表示感谢。

昭和三十九年三月十日

于武藏野野火止的寓所

前田正名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先辈tql!

评分

治史当如此。

评分

先辈tql!

评分

治史当如此。

评分

治史当如此。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