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杂志和《周日电讯报》的常任艺术评论员。现为彭博通讯社首席欧洲艺术评论家。参与出版的作品有《企鹅出版社:艺术写作》。作为该书的联合编辑,盖福德提供了英国泰特艺术中心(Tate)、霍华德艺术馆(Hayward Gallery)、考陶尔德画廊(Courtauld Gallery)以及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ée d’Art Moderne)多场展览的展品图录。现与妻子及两个孩子居于英国剑桥。
凡•高,情感丰富、激情澎湃。擅用浓烈的色彩和动感的笔触,麦田、星空、向日葵成为不朽的意向,激荡着无数后人的心怀。高更,天资聪颖、敏感自负,灵动的画笔绘出一幅幅幽远神秘、高深莫测的幻境。他们,同为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同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风景明媚的法国南部,他们同吃共住,在黄房子里分别创造出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然而两人迥异的性格注定了悲剧,仅仅9周后,高更负气骄傲出走,凡•高因痛苦而自残,后更陷入无尽的疯癫深渊,开枪自杀。一段佳话最终惨淡收场。
本书详细描述了两人在阿尔勒共处的9周时光。期间引用了大量两人当时的信件,史料翔实可靠。尤其是作者通过查阅众多凡•高亲笔写下的语句,结合他曾经看过的书籍、电影,甚至他对当时时事的看法,用科学的手段大胆推测出他割耳的真正动机和原因,还原了历史真相。本书不仅重塑了这对印象派双杰的形象,也为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艺术作品奠定基础。
@万圣书园
评分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看完了,字都认识,怎么成篇之后就这么难读呢,而且画作都是黑白的,文字叙述的那些色彩,光影啊,都没办法直接展示给读者了。
评分非常棒,希望能有一个彩色版本
评分如果读过了《梵高的耳朵》,这本的一些事件讲述就是属于前期研究的讹传,不足为证。以高更到达阿尔勒的第一天开始写,按照日期慢桢播放这段日子的细节,细说作品的创作,是优点。
评分原作的题材和考据都做的不错,八卦不少。但翻译质量不满意,语感太差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