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键东,男,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创作员,一级编剧。 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南岭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述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本书1996年初版。此次修订再版,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时代与人”的一些节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看这一本书实出于偶然,看到一则报道说该书的作者以侵犯名誉罪被起诉,再加上我最近对民国年间的知识分子的兴趣正浓,所以就翻了一下,还好没让我失望。 关于陈寅恪的研究很长时间是个空白,这和他在中国学术史上所占的地位很不相称。原因当然很多,这里不想一一细谈。最主...
评分书已经看了一大半,还没看完,但是写点东西的冲动已经很难抑制,伴随着阅读过程中的感动,敬畏,当然,还有对于时代和某些人的愤怒。 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这世上关于学习,有三种人,一是念书人,二是读书人,三是做学问的人。毋庸置疑,陈寅恪先生,就是...
评分看这一本书实出于偶然,看到一则报道说该书的作者以侵犯名誉罪被起诉,再加上我最近对民国年间的知识分子的兴趣正浓,所以就翻了一下,还好没让我失望。 关于陈寅恪的研究很长时间是个空白,这和他在中国学术史上所占的地位很不相称。原因当然很多,这里不想一一细谈。最主...
评分 评分陈寅恪怀想 2019/8/11 前几天看了陈寅恪一本传记,深受震撼,到现在还没有走出来,很想找人聊聊这位大学者,但也没找到什么人愿意跟我聊,所以就自写自话,庶几可以就正于友朋。 之前看汪曾祺文章,看完之后有一阵再看别的什么都味同嚼蜡;最近看陈寅恪行状,看完之后看很多现...
觉得很一般,尤其是那种xx不会想到x年后他和xx还有重逢的机会,真是放屁你知道你明天干什么吗。各种抒情性的描述花里胡哨,可是陈最后二十年的人生究竟在学术史、政治史的背景下怎样评价怎样找到其历史坐标?大概作者没那水平吧。私以为一本好的传记不应该是这种满篇抒情啊
评分搜集了很多资料并努力去理解陈寅恪的精神世界,这是可贵之处。但是,感情泛滥,文字无检束,使得本书的分量打了极大的折扣。
评分较为真实地还原了陈寅恪和与他同时代的大知识分子们在建国后二十年的人生历程,内中所展现的那个时代的黑暗与荒谬读来让人几欲落泪。美中不足的是,作者采取的更多是文人笔法而非史家笔法,个人主观情绪过于强烈,因而美化、避讳和拔高在所难免,这多少影响了这本书的客观性。
评分虽然作者文笔不脱八十年代报告文学之风,但史料收集和辨析确实堪称完备。不知道有没有删节,但是龙潜的名字已用“副校长”取代。我觉得对于读过陈寅恪著作的人来说,每页偶尔出现的长段脚注更值得注意,因往往有发人深省的重要内容,其价值甚至高出原文。
评分虽然不懂诗词、也没有历史学术研究的基础,但作者对传主跪舔的心态、感情色彩满溢的文笔、以资料过度揣测传主的心理,这些显然都不是一本好的传记所应有的,三星已经给的有点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