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键东,男,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创作员,一级编剧。 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南岭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陆键东
出品人:
页数:51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6
价格: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501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寅恪 
  • 传记 
  • 历史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陆键东 
  • 陳寅恪 
  • 学术 
  • 知识分子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述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本书1996年初版。此次修订再版,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时代与人”的一些节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独为神州惜大儒” ——读《陈寅恪最后二十年》与《陈寅恪与傅斯年》 前读陆键东的《陈寅恪最后二十年》(北京:三联书社,1995年12月第一版);今读岳南的《陈寅恪与傅斯年》(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  

评分

陈寅恪怀想 2019/8/11 前几天看了陈寅恪一本传记,深受震撼,到现在还没有走出来,很想找人聊聊这位大学者,但也没找到什么人愿意跟我聊,所以就自写自话,庶几可以就正于友朋。 之前看汪曾祺文章,看完之后有一阵再看别的什么都味同嚼蜡;最近看陈寅恪行状,看完之后看很多现...  

评分

渺小的国家,伟大的灵魂 陈寅恪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对他的些许了解,大都来自于那本《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从这本多年前的传记里我们了解到,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学问之高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他们又是如此的性情,纯真得不问世事,倔强得...  

评分

在冷酷的现实和政治生活的肆意扭曲中,虽然可以保持人格的独立,可以每日头枕学术的梦想不闻窗外的喧嚣和熙攘,可以获得短暂的心灵上的超脱,甚至可以“夺取”精神上的胜利。然而,即使是大师也只能是在压抑中奏一曲命运的悲歌。   陈寅恪不是什么英雄,他只能是个卫道士...  

评分

如果不是Jane同学买了本《陈寅恪的最后20年》,我大概要再过好几年才知道这位大师的名字。有一次上课,不知怎么提到这本书,老师认真纠正了陈寅恪这个名字的读音,之后对这个名字便多了一分注意。知道是大师,但具体怎么个大师法,却没心思去弄明白。过了几年,听某人说终于买...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追怀前人的诚挚之情的确令人感动,但对宏大叙事的过分执着已经影响到了阅读本身,甚至到了不得不从俯拾皆是的抒情段落里打捞事实的程度。以陈寅恪为绝对正确,其实正违背了陈终生坚守的学人精神吧。

评分

作者显然缺乏严肃历史作品的写作素养,动不动就拿百度百科体介绍出场的每一位人物,要不然就是长呼短叹,过度煽情,末尾陈寅恪的死极其震撼,除此之外的篇幅冗杂信息太多,读起来也相当没劲。

评分

煽情太过,实在看不下去...

评分

觉得很一般,尤其是那种xx不会想到x年后他和xx还有重逢的机会,真是放屁你知道你明天干什么吗。各种抒情性的描述花里胡哨,可是陈最后二十年的人生究竟在学术史、政治史的背景下怎样评价怎样找到其历史坐标?大概作者没那水平吧。私以为一本好的传记不应该是这种满篇抒情啊

评分

陈寅老的最后20年,是时代摧枯拉朽、狂飙突进、翻云覆雨的20年,是一代宗师生不逢时而遭逢困厄的20年,更是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在政治漩涡中挣扎浮沉、被迫害、被摧折的20年。作为书生气与名士气兼而有之的纯粹学人,寅老纵然不幸成为疯狂年代政治祭坛上的第一批祭品,然而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却“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世而永光”。可惜作为传记来说,抒情太过,下笔不够节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