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鍵東,男,廣州市文藝創作研究所專業創作員,一級編劇。 廣東南海縣人。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作傢、學者。主要緻力於中國知識分子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南嶺文化演進史等課題的研究。2007年,受邀為颱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2010年,獲聘為法國人文科學之傢、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本書為陳寅恪先生後半生(1949-1969年)的傳記。
陳先生學貫中西,文史兼通,學術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潛心學問,不求顯達,深為國內外學人敬重。本書根據大量檔案文獻和第一手的采訪資料,詳盡描述瞭陳先生生命最後二十年的坎坷經曆,披露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
本書為讀者打開瞭一段塵封的曆史,從陳先生的生存狀態和人際關係入手,探索瞭他的內心世界,並以此分析、詮釋瞭陳先生晚年作品的內涵,提齣瞭不少頗有說服力的見解。
這部也許沉重的作品,能給讀者許多啓示。
本書1996年初版。此次修訂再版,作者參考瞭近年發現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時代與人”的一些節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學的思考與心得,並補入當年尚未知曉的一些重要史跡。
發表於2025-04-26
陳寅恪的最後20年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有的人死瞭,就煙消雲散;有的人死瞭,卻愈久愈光。王國維、陳寅恪無疑都屬於後者。王國維自沉於頤和園,陳寅恪在為他的碑文寫下“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韆萬紀與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詞句時,可曾想過,這也正...
評分書已經看瞭一大半,還沒看完,但是寫點東西的衝動已經很難抑製,伴隨著閱讀過程中的感動,敬畏,當然,還有對於時代和某些人的憤怒。 一,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這世上關於學習,有三種人,一是念書人,二是讀書人,三是做學問的人。毋庸置疑,陳寅恪先生,就是...
評分就憑作者對資料的搜集和整理至少也要贊同一聲。但不能更多瞭。 書是偶然間得來的,本隻想藉閱一番。近幾年,圖書在宣傳方麵的用功大約已經頗有超過作品本身價值的趨勢,在吃過幾次虧之後,選擇便越發小心謹慎。到瞭這個年紀,時間還是很寶貴的,要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多少都需要...
評分“獨為神州惜大儒” ——讀《陳寅恪最後二十年》與《陳寅恪與傅斯年》 前讀陸鍵東的《陳寅恪最後二十年》(北京:三聯書社,1995年12月第一版);今讀嶽南的《陳寅恪與傅斯年》(西安: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8年6...
評分1934年,陳寅恪在《王靜安先生遺書序》寫道: 寅恪以謂古今中外誌士仁人,往往憔悴憂傷,繼之以死。其所傷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於一時間一地域而已。蓋彆有超越時間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時間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時間地域之眾人所能共喻。 看到這兒的時候我站瞭起來,...
圖書標籤: 陳寅恪 傳記 曆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陸鍵東 陳寅恪 學術 知識分子
雖然作者文筆不脫八十年代報告文學之風,但史料收集和辨析確實堪稱完備。不知道有沒有刪節,但是龍潛的名字已用“副校長”取代。我覺得對於讀過陳寅恪著作的人來說,每頁偶爾齣現的長段腳注更值得注意,因往往有發人深省的重要內容,其價值甚至高齣原文。
評分不論讀者怎樣臧否,可以肯定的是,《陳寅恪的最後20年》的意義遠遠超齣瞭純粹的名人傳記。學院派大概不太瞧得起這種路數,然而在我看來,對陸鍵東的批評不可過甚。我推許他的“開路”之功,甚至於由寫作時的心境自然流露齣的主觀心緒——此乃一時代麵貌之摺射,豈可吹毛求疵。換一個角度,即從人文類暢銷書的曆時對比來看,我更不忍心送上非難。關於陳先生的學術成就、學人風骨乃至未竟遺恨,書裏俯拾即是,我不多加議論,隻是想說讀此書時真可隱約地感覺到他的悲哀在我心底所引發的共鳴。今日正值陳寅恪先生誕辰124周年,謹此緬懷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評分與同類型作品《瀋從文的後半生》相比,這本書差瞭許多。
評分”老先生“贈書,讀的時候常常默然流淚。又一次跟他發短信說,所謂一代宗師,重點並不是”宗師“,而是”一代“。在主樓教室讀完,時值日暮,窗光蒼然,四海無人對夕陽。
評分全書以感嘆號結尾的句子皆可刪。
陳寅恪的最後20年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