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紙寒香》是青年收藏傢、廣東文獻研究者梁基永的又一力作,其中包括《款紅》、《楓園憶鳳》等25篇文章。其文字簡潔雅緻、嚴謹考究。字裏行間透露瞭作者對古籍、碑帖等曆史物件的極度熱愛,又從側麵反映瞭作者作為一名收藏傢獨特而精準的眼光。閱罷《故紙寒香》,在作者的細緻分析解讀下,可以感受到一種久違的遺世獨立的曆史陳舊感,又能感受到古籍等曆史物件身上所承載的傳統文化的力量。
買書買畫,猶豫的總是那“一時之痛”,往往像容忍自傢小孩的頑皮一般,一霎苦惱過去,迎來的喜悅必定加倍補償。就如現在燈下翻閱,暖紅的詞句,慢慢流入心目,其愉悅又何可以言語形容。
序言
買書者言(代序)
讀小學五六年級那時候,街上還沒有什麼雜誌書刊,偶爾能買到一本《故事會》,都能從頭到尾在課堂上偷偷看。有一迴看到這麼一個細節:土改時期某天,有兩夫婦在看管地主傢的房子,老婆說瞭句什麼話,逗得老公很高興,解下係在褲腰帶上的鑰匙:去,到樓上去,拿一盒子書,咱今晚做飯。
故事的題目、情節、人物,通通忘記瞭,可是這個細節,記在我“深深的腦海裏”。老公是讓老婆到樓上拿一函的綫裝書,去燒瞭做飯。江南和北方,收藏舊綫裝書一般都在二層,取其可以避暑濕之氣,這小說的作者,必定親身經曆或者見聞過這種燒書作炊的事情。
“土改”大概是近代古書所遭受的大劫難之一,韆百年來的社會生態被徹底鏟除,深藏於書房中的大量古書,被視作最不值錢的浮財分掉。稍後的“文革”不消說瞭。友人邢君繪聲繪色地嚮我描述,1967年他在廣州做宣傳乾事,捲煙是稀罕物,能買到的隻有煙絲。有一天工友不知從哪裏弄來一函的宋版書,他見瞭問,這種“四舊”,拿來乾嘛。工友高興地說,你摸摸這紙多軟,正好捲煙,於是他們七手八腳將書的天頭地腳裁下來,歡快地享用瞭一周的宋代煙雲。
中國曾經是一個崇拜文字的國度,倉頡造字,鬼神晚上為之痛哭,這個傳說大概是告訴讀者,文字的破壞力有多厲害。明清時期,各地的文昌廟裏麵,都有惜字爐,帶有字的紙要放到爐子裏麵纔能燒掉。小時候我傢的老保姆決不讓我和弟弟踐踏有字的紙,每當見到報紙什麼的丟在地下,她會彎下弓得厲害的腰去撿起來,這種熟悉的情景讓我至今不忘。
然而燒書這種事情,從帝秦到近代,反復地在這個崇拜文字的地方上演。書本身精美與否,大概和焚燒無關,甚至書裏麵講什麼,都不重要。贏政說種樹書和占蔔書可以留下,對於“土改”時期的貧農夫婦,種樹書與唐詩的做飯效果是一樣的。秦人一炬,火種綿延兩韆年而不滅.幸好中國的書也實在多,這是我們崇拜文字的結果。
二十年來,從地攤上五元十元的淘明清舊書,到現在拍賣場上錦衣鑲玉的舉牌爭奪,舊書成瞭奢侈品,摺射齣國人對於舊書的感情變化。堪輿傢說,人固有禍福興衰,書又何嘗不有否泰。今日的舊書價,大概是帝秦以來最高的時代,然而買書又讀書者有幾人哉。書應讀的不止是書上的文字故事,書後麵還有“人”,書交上瞭泰運,書裏麵的人,卻可能還在史海中沉淪。
我的買書挑書,不專選刻劃精美,不挑宋元佳槧,要說有什麼專題,我隻選有趣有掌故的買。近年不時有不少讀者問我如何在舊書中撿漏、淘金,我隻是迴答,淘書看的是樂趣,看到書裏麵我喜歡的人、感動的故事,那就是我撿的漏、我淘的金。問者或會茫然,我則更加偷著樂:書畫古玩,已經給好事者爭搶到我們買不起的田地瞭,您就留著書這一畝三分地,給我們讀書人種點殘存的蔓草如何?
文摘
欵紅
燈下讀書,偶爾翻到前後的墨書題跋,仿佛重晤故人,尤其是那些音容不再的師友。對廬詩翁今夏仙遊,他是給我題書最多的老輩詩人。我的喜歡請人在自認為善本上題詩,曾經被書友所刺,說唐突古書。然而我選的都是舊書的空白扉頁,請寫的也不算俗手,古人倘有知,恐怕亦不會深罪吧。對翁題書,從來都是寫七言絕律。唯一的一迴,他填瞭一首小令《憶秦娥》,交還給我時,再三摩挲著書衣,說:“我這次不客氣,拿去復印瞭一冊,詞寫得好,寫得真好。”
是梁鼎芬的《欵紅詞》紅印本,版心小,開本寬大,字體方正舒服。按照現在舊書通行的規矩,集部比經史貴,詞集又比詩集稀罕,紅印的詞集,當然更加難得。在差不多十年前,舊書還沒漲價,讀書人能問津的時候,這書就價值一百元一葉,當時為瞭添置,還很躊躇瞭一番。買書買畫,猶豫的總是那“一時之痛”,往往像容忍自傢小孩的頑皮一般,一霎苦惱過去,迎來的喜悅必定加倍補償。就如現在燈下翻閱,暖紅的詞句,慢慢流人心目,其愉悅又何可以言語形容。
我題寫字幅送人,也常愛用梁鼎芬的詩詞,題“傢文忠公句”,文忠是辛亥後遜帝溥儀給梁鼎芬的謚號,有朋友便以為文忠公是我的族祖。其實他是番禺梁傢,與吾傢的祖籍南海不同。梁鼎芬的“番禺”,就是今天廣州城東,他的舅舅張鼎華是翰林,自幼失怙的梁鼎芬受到舅傢熏陶。對於經義製藝之類的科舉門檻駕輕就熟。他成進士那年纔二十一歲,入瞭翰林,還是鑽石王老五。按照清代規矩,新科翰林未成傢者,可以先不入史館,請旨準假迴傢完婚。曆史上皇帝是從來不管新科進士婚姻的,隻有這種情況屬特例,戲麯小說裏麵經常說“奉旨完婚”,所指即此。古代人成婚早,中進士而未成傢者稀如晨星,梁鼎芬的早年運真是好到傢瞭.
《歇紅詞》一捲,就是梁鼎芬在他一生最得意的這段玉堂金馬時光所寫。詩纔高妙,名列“嶺南近代四傢”之首,梁鼎芬的詞卻隻在早年寫下這幾十首而已。我常覺得古人的詩詞集,取名都很見纔思,然而詩集的名字又不如詞集那麼深婉麯妙,像梁鼎芬為自己的詞取的“欵紅”兩字就極有味道。欵是挽留,紅是春花,是落花,對著落花,文人便不免生齣無可奈何的惋惜,大概就是欵紅的含義吧。
梁鼎芬的學詞,是在北京的翰林院學習時,住在番禺名士葉衍蘭的傢中,與葉傢的子侄輩一起唱和的。葉衍蘭祖籍浙江,先代落籍番禺,傢中築有南雪堂,藏有法書名畫,銅器善本,本身又是翰林齣身,是京城有名的學者和詩詞傢。葉衍蘭住的宣南米市鬍同,是廣州人在京城聚集的中心區,梁鼎芬就寄居在彼,跟隨前輩學詞,居然日有進境,他對於自己的詩很矜持,自視頗高,然而詞卻隨風揚棄,在生前也沒有刊印成集。葉衍蘭的孫子——葉恭綽先生在一九三二年迴廣東時,偶爾在世叔處見到《欵紅詞》的一冊抄本,葉恭綽早就摺服梁的文辭,再看到裏麵有很多與自己父叔輩的唱和作,遂力任刊刻之責,纔使文忠詞留在天壤之間。
《欵紅詞》所收,都是在北京所寫,“纏綿馨烈”,是葉恭綽形容得很形象的特點。少年得誌的詩人,每日與名士周鏇,遊冶之處是都下勝境,偶爾又留點風流惆悵,筆下的情緻不免纏綿,醞釀多瞭便趨馨烈。他寫瞭幾十首的《浣溪沙》,集中隻收瞭一部分:
兒女神仙反自嫌,半生幽恨在眉尖,相思極盡轉莊嚴。
春景寫時三二月,花枝障礙幾重簾,纏綿蕉萃一時兼。
蕉萃就是憔悴,纏綿與憔悴,一時都來眼底,這是熱戀開始時那種患得患失的感覺。兒女神仙,簡直就是梁氏與情人的寫照瞭。
光緒十一年,梁鼎芬二十七歲,本該是扶搖直上的年紀,他卻選擇瞭上奏章彈劾當朝大學士李鴻章“六大可殺”之罪,其結果比他預想之中還慘重,他被慈禧訓斥為“妄劾”,連降五級處分,逐齣都門。關於梁鼎芬的這次大膽行動,固然是他生涯中的一個亮點,然而也有傳是因為他篤信廣東同鄉前輩李文田的勸告,斷其相中有血光,隻能彈劾大臣以消災。他當時的心境究竟如何,是如釋重負,是滿懷悲抑?在慈禧下旨嚴譴的第三天,他和摯友文廷式到南河泡賞荷花,填瞭一首《蝶戀花》:
憶昔荷香香霧裏,絕好花時,已是傷鞦地。潑水野鳬隨棹起,滿衣濕氣沾涼翠。
獨寫新詞君有意,補畫題詩,重省當時事。欲說情懷無一字,鼓琴莫待鍾期死。
從意氣風發的少年翰林到奉旨嚴譴要收拾行囊,他還有閑情去賞荷花寫詞,也許他真信李文田的罷官避難之說。隻有結句“鼓琴莫待鍾期死”,隱隱透露瞭他心目中那一絲灰澀,猶如鞦後荷花池上掠過的濕氣。
從離開京城,到湖北張之洞幕下教書講學,再接近三十年後纔重新迴到京師,梁鼎芬已經是雙鬢帶霜的中年漢子。昔日齣都城時,他將愛妻龔氏托付文廷式,妻子卻從此就跟文相好,見瞭梁鼎芬也隻是“行賓主之禮”,昔年筆下的兒女神仙從此是路人。、梁鼎芬的迴到北京,是張之洞一力保舉,可惜其狂狷之氣不但不改,且不減當年彈劾李鴻章之勇,又再次彈劾當國的慶王奕勖與袁世凱,被慈禧再一次逐齣京城。P1-5
發表於2024-11-06
故紙寒香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梁基永 嶺南 隨筆 中國文學 掌故 嶺南文獻 文獻學 嶺南史
還不錯。
評分夫子新書,圖版有幾處排錯瞭,手民之過。
評分人總要有些「癖」纔會變得有意思,這些古書古畫古石頭,背後的淵源故事總是說不完道不盡,謝謝基永兄這位有passion的講古老☺️
評分梁基永文如其人,遣字嚴謹考究,但不失有趣。錶麵上是講述作者收藏之好,實質上通篇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評分淘書看的是樂趣,看到書裏麵我喜歡的人、感動的故事,那就是我撿的漏、我淘的金。
故紙寒香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