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鹏,1971年出生于福建晋江,自2002年海外留学归国至今,一直致力于闽南传统文化的推广,在泉州真武庙创建8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秉承着在传统中发现时尚,带领着一群对闽南传统文化痴迷的人,以更加有情、有趣、有力的方式传播闽南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4-12-22
泉州朝圣游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泉州 旅行 文化
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
时至今日,仍没有一句话能比这副800多年前朱熹撰写的楹联更加简短直接地揭示出隐藏在繁华古港风姿之后的泉州人最真实的市井生活状态。
泉州是一个神明“密度”极大的地方,佛教、道教及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在泉州的昌盛自不用赘言,仅民间信仰神明和宫庙的数目就足以令人咂舌——《闽南与台湾神明庙宇源流》[1]一书作者段凌平通过十几年的走访调查,统计出在泉州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间信仰宫庙有6000多间,主祀的神明“应该不少于500种”,数量之巨、神明种类之丰富以及信仰与民俗关联之紧密都是“国内罕见”。所以,“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在泉州有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表现形式——出门三尺有神明。
泉州的宫庙大多“挤”在旧城区古巷众多的民居之中,门庭狭小却从不冷落。三两个守庙的老人,四五只邻家的猫狗,七八个新蒸的碗糕,氤氲的香火中永远夹杂着挥之不去的烟火气息和人情热度。
不论是来自其他省份,还是番邦异国,泉州人对神明如同对待朋友,秉持着“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的原则,这或许就是这么多的神仙愿意在泉州“安家”的原因所在。
有人说,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据搜狐网所做的一个全国性信仰调查项目的数据显示:国人中“确信自己有信仰”的比例约为49%,宣称自己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则有15%。而在闽南和台湾地区,“坚定的无神论者”不足2%。这或许是因为对于接受闽南传统教育的人来说,神明实在是一个太过于熟悉、切近的存在——它就在你家的厅堂里,在隔壁的小庙中,在口耳相传的故事里,甚至,它就在你的钱包夹层里。
泉州的民间信仰体系庞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崇拜(如天公、土地公)、庶物崇拜(如虎爷、床母)、人物崇拜(如关帝、孔圣)、护卫神灵(如城隍、行业祖师)、乡土神(如青山公、保生大帝)以及鬼魂崇拜(如普度公、池王爷)几个大类。
泉州民间神明中不少产生于福建本省,陶孝妇(虎夫人)、郭洪福(广泽尊王)、万巧娘(万仙妃)和李文愈(灵应祖师)均因孝顺长辈、善待里人而受后人尊奉,妈祖、临水夫人则皆是因为舍身救人而成神。大多数本土神灵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祀奉,比如通远王和随后取代其地位的妈祖,对这两位海神的信仰甚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重要的精神支柱。
泉州文化因为有着严格的传承体系和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所以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但在民间信仰方面却一直有着极大的开放和包容性。“崇有德,敬有功”是泉州民间“造神”唯一的标准,全国性的神明如关公、天公、土地公都在泉州有着极其广泛的信众。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飘洋而来的外来神袛,如印度教的毗舍耶神,泉州人俗称“白狗神”,其庙宇也一直受到附近居民的悉心保护,且香火始终不衰。在惠安崇武,当地人甚至为27位舍身救人的解放军战士建造了一座宫庙,以此作为永久的纪念,且每年正月头三天,“当地人多会来此烧香”。
相对于国内其他地方,泉州的民间崇拜活动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它与世俗生活的紧密结合。
泉州古代对城市实行铺境制管理模式,将城区划分约38铺94境,每境设一位境主公以保境安民。这一做法一方面极大增多了民间神明数目和种类,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人神之间的距离,人与神长期的“比邻而居”使得泉州的民间信仰活动带有极大的生活化特征。比如,让孩子认神明做“契父母”,请朋友一起来为神明“做生日”甚至定期抬着神明巡境或回祖庙“谒祖”,这些与市民生活毫无二致的民间信仰活动使泉州人似乎更常将神明视为有血有肉的至交好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冰冷偶像。
不可否认,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不断革新都在改变着泉州民间信仰活动的面貌,但千百年来,人间烟火与神明香火互相炙烤出的泉州人共同的精神烙印——对一切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和感恩,始终没变,甚至历久弥新。
一本导览书,其中有几处图文不符。
评分一本导览书,其中有几处图文不符。
评分觉得另一本《味道泉州》更好
评分1、整体内容非常赞,主要介绍泉州城内的寺庙情况,辅之以彩色配图。 2、城外的寺庙介绍得太少,泉州城外还是有很多著名寺庙的,这是一个不足之处。
评分一本导览书,其中有几处图文不符。
泉州朝圣游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