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当代作家,文化巨匠。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以小说、游记、文论为主,主要有《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尔街》、《自由国度》、《河湾》与“印度三部曲”等。
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半个世纪里,将里斯奖、毛姆奖、史密斯奖、布克奖、第一届大卫·柯恩文学奖等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发表于2024-12-22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到了奈保尔印度旅記故事的結尾了“就在前一天,帕里托希說,他們開始拆除這個住了好幾個禮拜的假貧民窟。他相當難過”,我也想說,結束了這趟閱讀之旅,我心裡也有些難過。他和他所見的人們的喜怒哀樂,也成了我的一部分,他們的抗爭省悟也是我在做的,這不僅僅是一個國家變革...
评分终于读完了。 奈保尔的这本书长达50万字,共500多页,读起来不容易。它是作者深入印度次大陆的旅行纪录,各色人等纷纷出来讲述自己和先祖的故事。而作者隐身幕后,冷静地记录着各种事实和神话。 它是一卷印度风情画,不只描绘了各邦各城斑斓的现状,也通过受访者之口回溯了印度...
评分印度三部曲终于看完。 看完之后,感觉三本的第一本是比较纯粹的游记(当然比起我们写的游记那已经是高不可攀了)。第二本《受伤的文明》侧重从以往文学作品分析印度。 第三本《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写成于1990年,作者在首次印度之行27年后又一次访问印度。第三本最厚,笔...
评分写《幽暗国度》的时候,奈保尔年轻气盛,才思泉涌,他回到印度,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寻根的方式观察这个地方,并试图在他和印度之间作某种关联或者和解,虽然最后常常以挫败结束。他以一种整体的眼光观看、并评价印度,并且将自己放置在串联英国和印度的地位上。在旅程的最后,虽...
评分无尽的出走,尽数回归。奈保尔同他书里的角色们一样,在不断完成这一循环。印度无比多元的社会宗教经济层次里的每种人生被缓缓道来。这样遵循身份标签的描述并不新鲜,但在这儿极其详尽,那些社会层次就通过奈保尔不厌其细致的描绘展现在陌生又遥远的读者面前,随后每一种人生...
图书标签: 印度 奈保尔 印度三部曲 V.S.奈保尔 文化 外国文学 随笔 旅行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三部,也是激情四射、饱含争议的V.S.奈保尔写印度最深沉、最公允的作品。
V.S.奈保尔第三次来到印度。奈保尔以孟买为中心,近距离观察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城市与乡村、宗教与种姓、祭司与政客、作家与黑帮分子……这一次,激昂的笔锋让位于冷静的白描,率意评断让位于原味历史,奈保尔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不动声色的聆听者、旁观者,一个记录印度人心声的人,进而创作出这部朴素但异常深邃的“口述实录”。
2017年已读012#一月打卡书#:奈保尔印度三部曲的第三部,依旧是那个不断崩塌与重建的印度,但与第一部《幽暗国度》中奈保尔的“在故乡的异乡人”视角、在不屑与嫌恶中又兼具温情脉脉,以及第二部《印度:受伤的文明》中通过历史素材重建印度精神不同,第三部中的奈保尔更像是一个在场的旁观者与局外人。关于持续的贫困、混乱与动荡,关于不同种姓、阶层、宗教、政党、社群的断裂与归属,关于自我身份认同的觉醒,基本通过口述实录的形式来表现,奈保尔像一个忠诚的聆听者与记录者,又常蕴含自己的观点于其中。那些哺育和支撑了不同族群文化的信仰、禁忌与狂飙突进,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各自作茧自缚坐困愁城的窘境。愤怒、反抗、一百万个小型叛变,而这是否会成为印度新生的又一个开端,还不得而知。
评分奈保尔印度三部曲最后一部,距离他1962年首次踏上印度国土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他对自己故乡的认识,从一个带着特殊感情和立场的游客变成了深入倾听者,从站在高处的批判者变成一个试图描绘出印度何以为印度的记录者。这本涉及印度不同行业、宗教、阶层,甚至是性别问题的访谈录,让人从微观层面去理解了一个被混乱包裹的印度。
评分读完奈保尔《印度三部曲》,文字和视角都令人惊喜。三本书,从嘲讽到观察到倾听,向我们拉开了一个内敛、消极、顽固、多元的古国逐渐开放变迁的过程。或不情不愿或随风而动或冲突裂变,它终将在震荡中找到新的平衡。大国复兴,大概如此。但既爱得深沉又看得锐利,也许只有血脉相通又文化相异才能做到吧。
评分2017年已读012#一月打卡书#:奈保尔印度三部曲的第三部,依旧是那个不断崩塌与重建的印度,但与第一部《幽暗国度》中奈保尔的“在故乡的异乡人”视角、在不屑与嫌恶中又兼具温情脉脉,以及第二部《印度:受伤的文明》中通过历史素材重建印度精神不同,第三部中的奈保尔更像是一个在场的旁观者与局外人。关于持续的贫困、混乱与动荡,关于不同种姓、阶层、宗教、政党、社群的断裂与归属,关于自我身份认同的觉醒,基本通过口述实录的形式来表现,奈保尔像一个忠诚的聆听者与记录者,又常蕴含自己的观点于其中。那些哺育和支撑了不同族群文化的信仰、禁忌与狂飙突进,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各自作茧自缚坐困愁城的窘境。愤怒、反抗、一百万个小型叛变,而这是否会成为印度新生的又一个开端,还不得而知。
评分"残酷,没错,那是印度家庭生活的必然结局。家族提供了保护和归属,让人不会陷于空虚,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小国家,是个让人不太好受的地方,其中充满政治,充满憎恨、分分合合和道德指控。我在大部分童年时期所见识的就是这种家庭生活:这让我很早就了解世事之道,明白何为残酷。这让我——我猜想卡拉也是一样——渴望另一种生活,一种能够拥有自己的空间、孤独或不那么喧闹的生活。" 印度是作者的乡愁。纪录片一样的文字视角从多角度描述了印度,生活,宗教,家族。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人,构成了社会与国家。我在猜想古代与近代中国的繁荣与贫穷共存是怎样一种面貌时,常常会把印度今天的样子带入比较。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