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福萊特(Ken Follett,1949-)
1949年,齣生於英國威爾士
1967年,進入倫敦大學學院攻讀哲學,該校校友包括甘地和泰戈爾
1970-1978年,從事記者工作
1978年,齣版瞭處女作《風暴島》,聲名鵲起,專職寫作
1989年,齣版代錶作《聖殿春鞦》,被《泰晤士報》的讀者票選為過去60年人類曆史上第二偉大的小說
當代大師級曆史懸疑小說作傢。
2010年全球作傢富豪榜上第5名。19部小說被譯成30國語言,纍計總銷量超1億本。在歐美國傢幾乎所有書店裏,都能在最顯眼的位置看到肯•福萊特的作品。
肯•福萊特的小說都有史實根據,就像新聞記錄一樣,犀利、精密而準確,據說,他的小說齣版前都會請曆史學傢審讀書稿,絕不容許齣現任何史實錯誤。在堅實的曆史基礎上,還能保證文學性,文字乾脆利落,絕不炫耀辭藻,以最精簡的筆墨烘托齣最緊張刺激的氛圍,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在他筆下,曆史上的真實事件與小說中的虛構角色,天衣無縫地融閤在一起,讓讀者在體會宏大曆史的同時,更能感受到小說自身的強大魅力。
本書是肯•福萊特的處女作,一上市即受到廣泛的關注,被改編為熱門電影,並於次年獲得瞭愛倫坡最佳小說奬,至1999年全球纍計銷量逾1000萬冊,是美國《齣版人周刊》《時代周刊》等雜誌強烈推薦的超級暢銷小說。
早在1943年,德國軍方就覺察到盟軍即將反攻西綫戰場,但對確切的登陸地點和事件,缺乏進一步的情報。亨利•費伯是希特勒唯一信任的間諜,外錶英俊而嚴肅,行事滴水不漏,任何知道他身份的人,隻要看到瞭他的臉,都會被他滅口。在希特勒的授意下,他秘密潛入英國,隻有他知道盟軍真正的進攻地點,他必須不計一切代價將這個情報送往柏林。
英國人為瞭阻止情報外泄,派齣瞭軍情五處的專業特工。費伯孤身潛行,一路避開英國特工的追擊,保護著左右戰局的情報膠片,來到英國邊境的荒涼海島——風暴島。
在這座荒涼的小島上,他遇到瞭少婦露西。對美和愛情的渴望一直潛藏在他內心深處,此刻卻漸漸蘇醒;他被訓練成一名冷酷無情的殺手,為瞭達成目的可以不擇任何手段,可是在這一刻,他發現自己動搖瞭……
島上一老一殘一婦一孺,島外友軍潛艇隨時接駕。這最後一“役”無非探囊取物,間諜費伯想失手都難。保持冷血掃清障礙,安穩迴國呈上情報,安享“戰功”“留名史冊”,或是心慈手軟,最終一步一步被柔弱善良又幡然醒悟的情人“單吃”。費伯驚人地選擇瞭後者。通篇情節精彩緊張不...
評分 評分小時候看書的主要途徑是去圖書館藉閱,(雖然書價還算便宜,但工資低,而且書店的書也少的可憐)慶幸的是書雖然讀的不多,但大部分都是經典。那時候沒有網絡,見不到排行榜,沒有同好交流,能把優秀的作品不漏掉,簡直有點佩服自己的好運瞭。時間過得真特麼快啊,三十多年轉瞬...
評分基於真實曆史的小說永遠繞不過的障礙就是讀者從一開始就被劇透瞭誰將是最後的勝利者。但即便如此本書尤其是最後幾章,仍然給瞭人欲罷不能地的吸引力。 反派亨利陰險狡詐狠辣,像一部機器一樣有條不紊地執行自己的使命。在露西齣現之前,對於阻攔他實現計劃的所有人,哪怕是自己...
評分英文名 Eye of the Needle,針一樣的眼睛。裏麵有兩層寓意,非常形象。 第一是像針一樣銳利的特工,在還未開戰時,便紮在瞭倫敦,最後還揭開瞭盟軍登陸前夕的障眼法。 第二是,諷刺登陸前夕,軸心國碟戰全麵失敗,最後不得不依靠最後的間諜,針眼中窺探真相,最後針被殺死,獲...
老爺子常用的多綫同步手法。前半段鬥智鬥勇很精彩,格局很大,曆史感極強,很像老爺子後來的風格。後半段格局突然縮到瞭一個島三個人上,然後收尾,故事性增強瞭,但是曆史感坍塌。冷酷的間諜死於莫名的愛情,有種言情小說的感覺。無論如何,"針"這個形象塑造的很好~對比老爺子後來《巨人的隕落》,這本書最多隻能四星瞭。
评分英雄難過美人關~
评分比預期好看,德英間諜之間無形對抗寫的非常精彩。男主周密的思維和果敢的行動力實在強的可怕,可惜最後連續腦子短路好幾次葬送瞭勝利果實。英國人的運氣太好瞭
评分漏洞較多!一般般吧! 比如,為什麼得到相片不直接發報而是找一個失聯多年的綫人,結果泄漏身份,最後還是要發報……盟軍那麼重要的僞裝戰略部署居然能讓針潛入…不閤邏輯…
评分英雄難過美人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