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禾,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劉禾為美國學界知名學者,經常在歐亞等多國講學和訪問。她是古根漢大獎得主,其英文著作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產生廣泛的影響。主要著述:Translingual Practice《跨語際實踐》 ,《語際書寫:現代思想史寫作批判綱要》,Tokens of Exchange《交換的符碼》,《持燈的使者》, Writing and Materiality in China《書寫與物性在中國》,The Clash of Empires《帝國的碰撞》。
偵探小說常被歸類為俗文學,大多配以花哨或陰森的封面,堆放在流行讀物攤位,吸引市井閑人的眼球,令他們心驚肉跳卻也沒心沒肺地讀過即扔。如果有人要把思想理論寫成偵探小說,如同一個經學院要辦成夜總會,一個便利店要出售航天器,在很多讀書人看來純屬胡鬧。本書作者劉禾卻偏偏這樣做了。在我的閱讀經驗裏,她是第一個這樣做的。──韓少功
在這本書裏,作者劉禾做了一次寫作實驗,創造一種新的寫作方式,它既不同於學術研究,也不同於小說虛構,而是一個綜合多重敍事元素的寫作。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讀者很快會不無驚訝,這個以「牛(津)(劍)橋故事」為核心的關聯圈裏,竟有地位顯赫的科學家貝爾納、李約瑟、沃丁頓、布萊克特、霍爾丹等,有人文界名流普利斯特利、里爾克、奧威爾、艾略特、海耶 克、徐志摩、蕭乾、尼卡等,幾乎構成了二十世紀初一份可觀的知識界名人錄,一大堆彼此獨立又相互交集的人生故事,由一個神秘的NESBIT 從中串結成網。──韓少功
《六个字母的解法》,是刘禾的“塔外”之作,亦即游离出学术圈,写篇跨界的长文章。为何说是长文章,未确切定义为散文,抑或小说?只因全不像,难以归类。就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言,让我想起作家格非的小说《青黄》,外国的某些学界小说及类型文学作品,另有,中国古代的笔记体...
评分 评分时间:2014年7月5日下午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主题:“与文学重逢”作者见面会 主办方:活字文化 刘禾:大家好,看到这么多的文学爱好者来参加我们的新书发布会很高兴,我写了一本书,这个书是什么书?我自己其实也说不清楚,主要是想做一些文学实验。有人问我...
评分 评分《六个字母的解法》的开头读起来很符合悬疑小说的惯常节奏:一个好奇的人因某个机缘(如旧书、手稿、密室等)发现了神秘的文字或符号,于是开始寻找它的含义。“我”在一次去瑞士英特拉肯开学术会议的时候,因会议想到1919年的纳博科夫,又偶遇一个自称奈斯毕特的人,联想到...
快找英國人拍成電影吧!太好看了吧!
评分沒出版的時候,以前在網上讀過一小部份內容,嚴格來說不應該算讀過。總比clash of empires好點。其實劉禾比較適合寫這類東西, 材料都是碎片的, 細節無限重要, new historicism的本質就是偵探小說。
评分午夜巴黎表姐妹之午夜剑桥=____= 原来小说可以略带炫技真真假假这么写,赞
评分头一回读文学研究读出了口齿噙香的感受,台版书大赞!
评分以零碎时间读完刘老师新书《六个字母的解法》,正好也到大连了。 20131217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