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胜文(1969-),湖北孝感人,1999年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现执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学院。从事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及战略思想文化研究。读史论史,自溺于一种“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的趣味与情怀,留意兴亡大略,潜心治乱兴衰。所著《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一书曾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
本书内在的骨架是一种回环式的梳理:从蜀汉集团的政治论述中厘清其政治定位,以政治定位为参照衡量其政策策略的取舍,以蜀汉集团的兴衰脉络检点其主要政策策略的得失,再以这种成败与得失的比照回溯其政治定位。最后归结到:政治定位如何影响一个政治集团的兴衰。
藉此视角,通过对蜀汉兴亡过程的完整领略——刘备的崛起及其局限、诸葛亮在局限中的努力、蜀汉国策的调整及蜀政的衰败——冀能对政治变迁的内在逻辑有所体悟。
本书在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上——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评价、永安托孤到底托了什么、襄阳之战的三方博弈、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战略与战术原因、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一段老生常谈的历史里,领略全然不同的风景,这是本书最殷切的期许。
敬闻傥论,胜文先生雄才。 此书期待已久,本以为会延续前著而补论藩外形势,增广见闻,不意先生雄力精进,以政略统摄战略,纵向撑开结构而显功用变化,由变化而窥道体,揭示法性真常,结语“还是空言”,用意可谓深远矣。 子欲载之道统,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然沉坠...
评分被吸引过来的,但是这本书很精彩,一口气读完。 前面三分之一,其实我对后面的三分之一是不抱希望的的,因为中间的三分之一说的太细,很多人可能就不下去了,虽然丝丝入扣,有点手术刀的感觉。 而且知道后面有对诸葛亮的论述,评价很高。其实有点不以为然, 但那是真的看到后面...
评分如题所示,本书着重讲述刘备的奋斗史。作者把刘备的人生轨迹做了划分:分别为青徐时代,荆州时代和益州时代。基本代表刘备的三个状态:四处流窜、寄人篱下、自立门户。本书的叙述的脉络还是清晰的。个人认为优点是作者战略眼光独到,分析的几场战争比较精彩。特别是关羽襄阳之...
评分被吸引过来的,但是这本书很精彩,一口气读完。 前面三分之一,其实我对后面的三分之一是不抱希望的的,因为中间的三分之一说的太细,很多人可能就不下去了,虽然丝丝入扣,有点手术刀的感觉。 而且知道后面有对诸葛亮的论述,评价很高。其实有点不以为然, 但那是真的看到后面...
评分敬闻傥论,胜文先生雄才。 此书期待已久,本以为会延续前著而补论藩外形势,增广见闻,不意先生雄力精进,以政略统摄战略,纵向撑开结构而显功用变化,由变化而窥道体,揭示法性真常,结语“还是空言”,用意可谓深远矣。 子欲载之道统,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然沉坠...
说作者纠缠道义和合法性的人根本没看懂这本书
评分这是作者倾注心血,花费数年而成的一本从关于政治和正义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得失的著作。如果你对潜规则和万历十五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这里找到另外一种对于历史的诠释,热爱历史的朋友非常推荐值得一读。力荐!
评分大汉帝国在巴蜀与“中华民国”在台湾。。。。。。
评分较前作其实是让人失望的,对于军事的分析少,对于政治博弈的分析多,但也算是开了另一种历史的看法,至少它让我们看到,战争不仅仅只有刀兵相见的冷硬。不过似乎全书太过强调,政治正确之重要,恨不得给刘备建个党支部派上政委,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最先统一中国的恐怕是宋襄公吧。刘备当然是枭雄,他立场并不坚定,他可以和公孙瓒一起对抗袁绍,也可以和陶谦一起对抗曹操,亦可和曹操站在一起对付袁术,也能为了西川和汉室宗亲同室操戈。其实刘备也未必白手起家,比如伯豫君徐时期,与公孙瓒的同学关系和卢植的师承关系,成了刘备游走于军阀和士大夫阶层的润滑剂,于是徐州世家大族陈登愿意相助,当然也能招来巨富的糜竺糜芳作为赞助商。最有趣的部分应当是刘备的汉政权在偏安一隅后,怎样继续维持合法性,汉贼不两立?这完全是三国版的中华民国在台湾
评分踌躇的帝业:在大汉与蜀汉之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