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说三国

吕思勉说三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思勉(1884~1957)

中国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白话国史第一人,中国社会史研究开创者。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早年任教于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科学校、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等。后又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过编辑。1920年以后,先后任教于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光华大学,1951年以后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吕思勉著史,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讲求综合研究、融会贯通,同时还吸收了西方的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这使他的史学广阔宏富、别成一派。其代表作品,通史类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等,断代史类有《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等,专门史类有《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史》《先秦学术概论》《宋代文学》《经子解题》等,通俗历史读物有《三国史话》等,史学论文集有《论学集林》《吕思勉读史札记》《吕思勉遗文集》等。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吕思勉
出品人:
页数:281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
价格:32.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108548
丛书系列:含章文库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三国 
  • 吕思勉 
  • 中国历史 
  • 中国 
  • 文学研究 
  • 藏书 
  • 沃阅读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吕思勉说三国:三国纷争的历史真相》堪称历史学家编著通俗读物的代表作之一,由《三国史话》和《三国史论》两部分构成。作者以渊博的历史识见为基础,列举大量《三国志》、《三国志注》等文献中的证据,对三国有关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爬梳整理,深入辨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仅给读者很多启发,更为后世通俗讲史者树立了典范。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三国史话——吕思勉 简略的入门书,但观察的视角、思路、方式很奇特,有教育意义。持怀疑态度,分清事实和推测,理性推理分析当时情势。要讲,先得说清楚一些前提性的常识——名词、地理。着眼关键性的战争和人物。 人和事都完全是三国历史,但怎么看都是在说当代的事。择都,...  

评分

后记中提到此次新版重印对《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司马懿如何人》、《司马氏之兴亡》和《晋代豪门斗富》过去版本的删改地方都加以补正和恢复。事实是这样的吗? 正好手头有上古版2010年3月出的《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里边也收录了《三国史话》20篇,就那来对比了一下...

评分

三国史话——吕思勉 简略的入门书,但观察的视角、思路、方式很奇特,有教育意义。持怀疑态度,分清事实和推测,理性推理分析当时情势。要讲,先得说清楚一些前提性的常识——名词、地理。着眼关键性的战争和人物。 人和事都完全是三国历史,但怎么看都是在说当代的事。择都,...  

评分

前几年百家讲坛火爆,这个热度一直延续至今,然而仔细回想,那些站到聚光灯下的讲师,有几个是可以称得上学术大家的?当然,给无聊的主妇们做做科普确实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但若要以了解历史为目的去听,还是要自己甄别各种观点的正误。吕先生无愧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术大师,读...  

评分

读吕思勉《司马懿如何人?》,觉得有段话有意思,想引用出来,但又想着偷懒,就直接到网上去找,找来找去,却找不到这段,再查看一些扫描本,才发现,原来以前是将这话删除掉的。这段讲魏武帝的曾孙曹堪,就是高贵乡公。由于“忿威权日去”。带着自己手下的兵去攻司马昭,结果...  

用户评价

评分

文是好文,编辑差强人意

评分

这本历史书是那种阳谋的书, 有种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去搞也没用的意思。杀了董卓 解决不了西凉兵,奇袭刘璋拿不下益州军民也没有用,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总体来说就是从大局的角度来看历史而不是纠结在情绪故事上,有些故事曾听说过,但看到重复提及也颇有启迪读者自己思考之义

评分

后半部分全是史料,就没读了。

评分

6个中午,偷了午休时间,在302教研室的皮沙发上,翻开那段诡谲的时代,唯才是举,九品替孝廉。

评分

三国史话+三国史论,史话通俗好读,史论基本上是文言文写法,基本上选摘自作者的秦汉史断代巨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