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泰(Tonio Andrade) 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师承西方汉学巨擘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和17至18世纪欧洲史专家帕克(Geoffrey Parker)。现任埃默里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全球史以及殖民主义比较研究。著有《福尔摩沙如何变成台湾府?》。
陈信宏 资深译者,毕业于台湾大学外语系,曾获梁实秋文学奖等多个翻译奖项,并以《好思辨的印度人》入围2009年台湾金鼎奖最佳翻译人奖。其他译著包括《胡若望的疑问》《落脚城市》《机场里的小旅行》《宗教的慰藉》等。
17世纪,荷兰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帝国,不但在与英国的竞争中胜出,还取代了昔日的殖民霸主西班牙。当时荷兰的对外贸易额甚至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1624年,荷兰在台湾南部海岸修建了热兰遮城堡,福尔摩沙(即台湾)也逐渐发展成为荷兰最富有的一座殖民地。而这时,在与清朝对抗中遭遇挫败的郑成功也将目光瞄向了台湾,他将成为荷兰人在远东最强劲的对手。
1662年初,经过九个月的激战,郑成功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带领手下将领战胜了如日中天的荷兰人,拿下了台湾。郑成功是如何做到的?《1661,决战热兰遮》详尽地叙述了这一过程,对传统上认为西方军事比中国先进的论点提出了质疑,指出中国人拥有更丰富的军事思想传统,郑成功领导更有方,中国士兵的战斗力更强,这是中国人在这场“中西第一战”中赢得全胜的原因。
《1661,决战热兰遮》是近年西方中国研究新秀、史景迁弟子欧阳泰的第二本关于台湾的专著,被西方媒体认为是今年中国历史方面的必读之作。
提起郑成功收复台湾,传统的史书总是以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一笔带过。其背后故事则鲜少提及。传统话语下的描述使得我们很难窥见这场战争背后的硝烟。 欧阳泰的这本《1661,决战热兰遮——中国对西方的第一次胜利》便是一本世界史视野下的热兰遮之战。它的...
评分相对与野战的各种可能性,攻城和海战总是乏味的。不过作者把热兰遮之战的细节一一呈现,展示了中荷双方在军事训练、军事思想、火炮和城堡技术的各项竞争。 也许不少人可能会暗自腹诽,国姓爷以庞大的军队围攻热兰遮小城这么久而不下,甚至可能被荷兰人击败。实际上,海战是非...
评分 评分如作者所说,这本书的精彩程度犹如小说,但却都是真实事件。除却国姓爷这一人物本身之丰富的戏剧性外,史景迁弟子的文笔勾画也是引人入胜。但史书毕竟是史书,毕竟不同于文学作品。这本书会引用各种中国和西方人的史料作依据,同时,一些历史学术语也被简明的介绍。比如,作者...
评分跌宕起伏
评分修正主义史观构成了国际匪谍史观的一部分,总是恰好能在格局、框架和比例感上完全错乱颠倒,于是,欧洲与世界不存在差距;如有,一律从工业革命起;而工业革命是不可理解的,谁敢去理解谁就是欧洲中心论、历史决定论,唯一符合他们审核标准的——是天上掉下来的
评分酣畅淋漓的战争细节描述,历史小说的风格,全书分四章,第一章以气候历史地理的路数论证出由于16世纪末期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两度带来诸多气候灾难,明王朝不得幸免终遭灭亡。国姓爷由于其日本血统而生性残忍爆裂才有勇气攻击热兰遮城,热兰遮城固若金汤因其乃文艺复兴城堡中的精品,第三章讲在中国纪律严明的部队的不怕死的人海战术的进攻下,荷兰守军还是被打败了,尾声依据全球史观点指出国姓爷占领台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夺取菲律宾成为自己的政权,而因为他脾气暴虐让自己气死于非命,使得世界历史的大势由此逆转。读毕结论:再精良的技术在人海战术面前还是弱爆了。
评分赞考据,细节传神。另外欧洲人和亚洲人的兵法传统真不太一样……
评分一个接受过严格训练的认真的蠢货,致力于讲述一支据说可以推翻“西方军事革命论”的高达20000人的高科技军队,在郑成功的杰出指挥下(反正比敌军的揆一、鬼和猫之流不知高到哪去了),在9个月时间里完成了西方耗时数百年的进化,最终在把自己饿死之前赶走了高达1000名荷兰防守者的精彩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