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1章 簡介 1
1.1 關係數據庫簡介 1
1.2 SQL簡介 2
1.3 使用SQL*Plus 4
1.3.1 啓動SQL*Plus 4
1.3.2 從命令行啓動SQL*Plus 4
1.3.3 使用SQL*Plus執行SELECT語句 5
1.4 使用SQL Developer 6
1.5 創建store模式 8
1.5.1 檢查腳本 8
1.5.2 運行腳本 10
1.5.3 用來創建store模式的DDL語句 11
1.6 添加、修改和刪除行 17
1.6.1 嚮錶中添加行 17
1.6.2 修改錶中的現有行 19
1.6.3 從錶中刪除行 20
1.7 連接數據庫和斷開連接 20
1.8 退齣SQL*Plus 20
1.9 Oracle PL/SQL簡介 21
1.10 小結 22
第2章 從數據庫錶中檢索信息 23
2.1 對單錶執行SELECT語句 24
2.2 選擇一個錶中的所有列 24
2.3 使用WHERE子句限定行 25
2.4 行標識符 25
2.5 行號 26
2.6 執行算術運算 26
2.6.1 執行日期運算 27
2.6.2 列運算 28
2.6.3 算術運算操作符的優先級 29
2.7 使用列彆名 29
2.8 使用連接操作閤並列的輸齣結果 30
2.9 空值 31
2.10 禁止顯示重復行 32
2.11 比較值 33
2.11.1 使用不等於操作符 33
2.11.2 使用大於操作符 34
2.11.3 使用小於或等於操作符 34
2.11.4 使用ANY操作符 34
2.11.5 使用ALL操作符 35
2.12 使用SQL操作符 35
2.12.1 使用LIKE操作符 36
2.12.2 使用IN操作符 37
2.12.3 使用BETWEEN操作符 38
2.13 使用邏輯操作符 38
2.13.1 使用AND操作符 38
2.13.2 使用OR操作符 39
2.14 邏輯操作符的優先級 39
2.15 使用ORDER BY子句對行進行排序 40
2.16 執行使用兩個錶的SELECT語句 41
2.17 使用錶彆名 43
2.18 笛卡爾積 43
2.19 執行使用多於兩個錶的SELECT語句 44
2.20 連接條件和連接類型 45
2.20.1 不等連接 46
2.20.2 外連接 46
2.20.3 自連接 50
2.21 使用SQL/92語法執行連接 51
2.21.1 使用SQL/92標準語法執行兩個錶的內連接 51
2.21.2 使用USING關鍵字簡化連接 51
2.21.3 使用SQL/92執行多於兩個錶的內連接 52
2.21.4 使用SQL/92執行多列的內連接 53
2.21.5 使用SQL/92執行外連接 53
2.21.6 使用SQL/92執行自連接 55
2.21.7 使用SQL/92執行交叉連接 55
2.22 小結 55
第3章 使用SQL*Plus 57
3.1 查看錶的結構 58
3.2 編輯SQL語句 58
3.3 保存、檢索並運行文件 60
3.4 格式化列 63
3.5 設置頁麵大小 65
3.6 設置行大小 66
3.7 清除列的格式 67
3.8 使用變量 67
3.8.1 臨時變量 67
3.8.2 已定義變量 70
3.9 創建簡單報錶 73
3.9.1 在腳本中使用臨時變量 73
3.9.2 在腳本中使用已定義變量 73
3.9.3 嚮腳本中的變量傳遞值 74
3.9.4 添加頁眉和頁腳 75
3.9.5 計算小計 76
3.10 從SQL*Plus獲取幫助信息 78
3.11 自動生成SQL語句 79
3.12 斷開數據庫連接並退齣SQL*Plus 79
3.13 小結 79
第4章 使用簡單函數 81
4.1 使用單行函數 82
4.1.1 字符函數 82
4.1.2 數值函數 91
4.1.3 轉換函數 96
4.1.4 正則錶達式函數 106
4.2 使用聚閤函數 112
4.2.1 AVG() 113
4.2.2 COUNT() 114
4.2.3 MAX()和MIN() 114
4.2.4 STDDEV() 115
4.2.5 SUM() 115
4.2.6 VARIANCE() 115
4.3 對行進行分組 116
4.3.1 使用GROUP BY子句對行進行分組 116
4.3.2 調用聚閤函數的錯誤用法 119
4.3.3 使用HAVING子句過濾行組 120
4.3.4 組閤使用WHERE和GROUP BY子句 120
4.3.5 組閤使用WHERE、GROUP BY和HAVING子句 121
4.4 小結 122
第5章 日期和時間的存儲與處理 123
5.1 幾個簡單的存儲和檢索日期的例子 123
5.2 使用TO_CHAR()和TO_DATE()轉換時間值 125
5.2.1 使用TO_CHAR()將時間值轉換為字符串 125
5.2.2 使用TO_DATE()將字符串轉換為時間值 130
5.3 設置默認的日期格式 132
5.4 Oracle對兩位年份的處理 133
5.4.1 使用YY格式 133
5.4.2 使用RR格式 134
5.5 使用時間值函數 135
5.5.1 ADD_MONTHS() 136
5.5.2 LAST_DAY() 137
5.5.3 MONTHS_BETWEEN() 137
5.5.4 NEXT_DAY() 138
5.5.5 ROUND() 138
5.5.6 SYSDATE 139
5.5.7 TRUNC() 139
5.6 使用時區 140
5.6.1 與時區有關的函數 140
5.6.2 數據庫時區和會話時區 141
5.6.3 獲取時區的時差 142
5.6.4 獲取時區名 142
5.6.5 將時間值從一個時區轉換為另一個時區 143
5.7 使用時間戳 143
5.7.1 使用時間戳類型 143
5.7.2 與時間戳有關的函數 147
5.8 使用時間間隔 152
5.8.1 使用INTERVAL YEAR TO MONTH類型 153
5.8.2 使用INTERVAL DAY TO SECOND類型 155
5.8.3 與時間間隔有關的函數 157
5.9 小結 158
第6章 子查詢 159
6.1 子查詢的類型 159
6.2 編寫單行子查詢 160
6.2.1 在WHERE子句中使用子查詢 160
6.2.2 使用其他單行操作符 161
6.2.3 在HAVING子句中使用子查詢 161
6.2.4 在FROM子句中使用子查詢(內聯視圖) 162
6.2.5 可能碰到的錯誤 163
6.3 編寫多行子查詢 164
6.3.1 在多行子查詢中使用IN操作符 165
6.3.2 在多行子查詢中使用ANY操作符 165
6.3.3 在多行子查詢中使用ALL操作符 166
6.4 編寫多列子查詢 166
6.5 編寫關聯子查詢 167
6.5.1 關聯子查詢的例子 167
6.5.2 在關聯子查詢中使用EXISTS和NOT EXISTS 168
6.6 編寫嵌套子查詢 170
6.7 編寫包含子查詢的UPDATE和DELETE語句 172
6.7.1 編寫包含子查詢的UPDATE語句 172
6.7.2 編寫包含子查詢的DELETE語句 172
6.8 使用子查詢因子化 173
6.9 小結 174
第7章 高級查詢 175
7.1 使用集閤操作符 176
7.1.1 示例錶 176
7.1.2 使用UNION ALL操作符 177
7.1.3 使用UNION操作符 178
7.1.4 使用INTERSECT操作符 179
7.1.5 使用MINUS操作符 179
7.1.6 組閤使用集閤操作符 180
7.2 使用TRANSLATE()函數 182
7.3 使用DECODE()函數 183
7.4 使用CASE錶達式 185
7.4.1 使用簡單CASE錶達式 185
7.4.2 使用搜索CASE錶達式 186
7.5 層次化查詢 187
7.5.1 示例數據 187
7.5.2 使用CONNECT BY和START WITH子句 189
7.5.3 使用僞列LEVEL 190
7.5.4 格式化層次化查詢的結果 190
7.5.5 從非根節點開始遍曆191
7.5.6 在START WITH子句中使用子查詢 192
7.5.7 從下嚮上遍曆樹 192
7.5.8 從層次化查詢中刪除節點和分支 193
7.5.9 在層次化查詢中加入其他條件 194
7.5.10 使用遞歸子查詢因子化查詢分層數據 194
7.6 使用ROLLUP和CUBE子句 198
7.6.1 示例錶 199
7.6.2 使用ROLLUP子句 200
7.6.3 使用CUBE子句 203
7.6.4 使用GROUPING()函數 204
7.6.5 使用GROUPING SETS子句 207
7.6.6 使用GROUPING_ID()函數 207
7.6.7 在GROUP BY子句中多次使用某個列 209
7.6.8 使用GROUP_ID()函數 210
7.7 使用CROSS APPLY和OUTER APPLY 211
7.7.1 CROSS APPLY 212
7.7.2 OUTER APPLY 212
7.8 使用LATERAL 213
7.9 小結 214
第8章 分析數據 215
8.1 使用分析函數 215
8.1.1 示例錶 216
8.1.2 使用評級函數 217
8.1.3 使用反百分位函數 223
8.1.4 使用窗口函數 224
8.1.5 使用報錶函數 230
8.1.6 使用LAG()和LEAD()函數 233
8.1.7 使用FIRST和LAST函數 234
8.1.8 使用綫性迴歸函數 234
8.1.9 使用假想評級與分布函數 235
8.2 使用MODEL子句 236
8.2.1 MODEL子句示例 236
8.2.2 用位置標記和符號標記訪問數據單元 238
8.2.3 用BETWEEN和AND返迴特定範圍內的數據單元 239
8.2.4 用ANY和IS ANY訪問所有的數據單元 239
8.2.5 用CURRENTV()函數獲取某個維度的當前值 239
8.2.6 用FOR循環訪問數據單元 240
8.2.7 處理空值和缺失值 242
8.2.8 更新已有的單元 244
8.3 使用PIVOT和UNPIVOT子句 245
8.3.1 PIVOT子句的簡單示例 245
8.3.2 轉換多個列 246
8.3.3 在轉換中使用多個聚閤函數 247
8.3.4 使用UNPIVOT子句 248
8.4 執行Top-N查詢 249
8.4.1 使用FETCH FIRST子句 250
8.4.2 使用OFFSET子句 250
8.4.3 使用PERCENT子句 251
8.4.4 使用WITH TIES子句 252
8.5 在數據中發現模式 252
8.5.1 在all_sales2錶中發現V形數據模式 253
8.5.2 在all_sales3錶中發現W型數據模式 256
8.5.3 在all_sales3錶中發現V形數據模式 257
8.6 小結 258
第9章 修改錶的內容 259
9.1 使用INSERT語句添加行 260
9.1.1 省略列的列錶 261
9.1.2 為列指定空值 261
9.1.3 在列值中使用單引號和雙引號 261
9.1.4 從一個錶嚮另一個錶復製行 262
9.2 使用UPDATE語句修改行 262
9.3 使用RETURNING子句返迴聚閤函數的計算結果 263
9.4 使用DELETE語句刪除行 264
9.5 數據庫的完整性 264
9.5.1 主鍵約束 264
9.5.2 外鍵約束 265
9.6 使用默認值 266
9.7 使用MERGE閤並行 267
9.8 數據庫事務 269
9.8.1 事務的提交和迴滾 269
9.8.2 事務的開始與結束 270
9.8.3 保存點 271
9.8.4 事務的ACID特性 272
9.8.5 並發事務 273
9.8.6 事務鎖 274
9.8.7 事務隔離級彆 274
9.8.8 SERIALIZABLE事務隔離級彆的一個例子 275
9.9 查詢閃迴 276
9.9.1 授權使用閃迴 276
9.9.2 時間查詢閃迴 277
9.9.3 SCN查詢閃迴 278
9.10 小結 280
第10章 用戶、特權和角色 281
10.1 用戶 282
10.1.1 創建用戶 282
10.1.2 修改用戶密碼 283
10.1.3 刪除用戶 283
10.2 係統特權 284
10.2.1 嚮用戶授予係統特權 284
10.2.2 檢查授予用戶的係統特權 285
10.2.3 使用係統特權 286
10.2.4 撤消用戶的係統特權 286
10.3 對象特權 287
10.3.1 嚮用戶授予對象特權 287
10.3.2 檢查已授予的對象特權 288
10.3.3 檢查已接受的對象特權 289
10.3.4 使用對象特權 291
10.3.5 創建同義詞 291
10.3.6 創建公共同義詞 292
10.3.7 撤消用戶的對象特權 293
10.4 角色 293
10.4.1 創建角色 293
10.4.2 為角色授權 294
10.4.3 將角色授予用戶 294
10.4.4 檢查授予用戶的角色 294
10.4.5 檢查授予角色的係統特權 296
10.4.6 檢查授予角色的對象特權 296
10.4.7 使用已授予角色的特權 298
10.4.8 啓用和禁用角色 299
10.4.9 撤消角色 300
10.4.10 從角色中撤消特權 300
10.4.11 刪除角色 300
10.5 審計 300
10.5.1 執行審計需要的特權 300
10.5.2 審計示例 301
10.5.3 審計跟蹤視圖 302
10.6 小結 303
第11章 創建錶、序列、索引和視圖 305
11.1 錶 305
11.1.1 創建錶 306
11.1.2 獲得有關錶的信息 307
11.1.3 獲得錶中列的信息 308
11.1.4 修改錶 308
11.1.5 重命名錶 317
11.1.6 嚮錶中添加注釋 317
11.1.7 截斷錶 318
11.1.8 刪除錶 318
11.1.9 使用BINARY_FLOAT和BINARY_ DOUBLE數據類型 319
11.1.10 使用DEFAULT ON NULL列 320
11.1.11 在錶中使用可見及不可見列 321
11.2 序列 323
11.2.1 創建序列 324
11.2.2 獲取有關序列的信息 325
11.2.3 使用序列 326
11.2.4 使用序列填充主鍵 328
11.2.5 使用序列指定默認列值 329
11.2.6 使用標識列 329
11.2.7 修改序列 330
11.2.8 刪除序列 330
11.3 索引 331
11.3.1 創建B-樹索引 331
11.3.2 創建基於函數的索引 332
11.3.3 獲取有關索引的信息 333
11.3.4 獲取列索引的信息 333
11.3.5 修改索引 334
11.3.6 刪除索引 334
11.3.7 創建位圖索引 334
11.4 視圖 335
11.4.1 創建並使用視圖 336
11.4.2 修改視圖 343
11.4.3 刪除視圖 343
11.4.4 在視圖中使用可見列和不可見列 343
11.5 閃迴數據歸檔 344
11.6 小結 347
第12章 PL/SQL編程簡介 349
12.1 塊結構 350
12.2 變量和類型 351
12.3 條件邏輯 352
12.4 循環 352
12.4.1 簡單循環 353
12.4.2 WHILE循環 354
12.4.3 FOR循環 354
12.5 遊標 355
12.5.1 步驟(1):聲明用於保存列值的變量 355
12.5.2 步驟(2):聲明遊標 355
12.5.3 步驟(3):打開遊標 356
12.5.4 步驟(4):從遊標中取得行 356
12.5.5 步驟(5):關閉遊標 357
12.5.6 完整的示例:product_cursor.sql 357
12.5.7 遊標與FOR循環 358
12.5.8 OPEN-FOR語句 359
12.5.9 無約束遊標 361
12.6 異常 362
12.6.1 ZERO_DIVIDE異常 364
12.6.2 DUP_VAL_ON_INDEX異常 365
12.6.3 INVALID_NUMBER異常 365
12.6.4 OTHERS異常 365
12.7 過程 366
12.7.1 創建過程 366
12.7.2 調用過程 368
12.7.3 獲取有關過程的信息 369
12.7.4 刪除過程 370
12.7.5 查看過程中的錯誤 370
12.8 函數 371
12.8.1 創建函數 371
12.8.2 調用函數 372
12.8.3 獲取有關函數的信息 373
12.8.4 刪除函數 373
12.9 包 373
12.9.1 創建包的規範 373
12.9.2 創建包體 374
12.9.3 調用包中的函數和過程 375
12.9.4 獲取有關包中函數和過程的信息 376
12.9.5 刪除包 376
12.10 觸發器 377
12.10.1 觸發器啓動的時機 377
12.10.2 設置示例觸發器 377
12.10.3 創建觸發器 377
12.10.4 啓動觸發器 379
12.10.5 獲取有關觸發器的信息 380
12.10.6 禁用和啓用觸發器 382
12.10.7 刪除觸發器 382
12.11 其他PL/SQL特性 382
12.11.1 SIMPLE_INTEGER類型 382
12.11.2 在PL/SQL中使用序列 383
12.11.3 PL/SQL本地機器代碼 生成 384
12.11.4 WITH子句 385
12.12 小結 386
第13章 數據庫對象 387
13.1 對象簡介 387
13.2 創建對象類型 388
13.3 使用DESCRIBE獲取有關對象類型的信息 390
13.4 在數據庫錶中使用對象類型 391
13.4.1 列對象 391
13.4.2 對象錶 394
13.4.3 對象標識符和對象引用 397
13.4.4 比較對象值 399
13.5 在PL/SQL中使用對象 402
13.5.1 get_products()函數 403
13.5.2 display_product()過程 403
13.5.3 insert_product()過程 404
13.5.4 update_product_price()過程 405
13.5.5 get_product()函數 406
13.5.6 update_product()過程 406
13.5.7 get_product_ref()函數 407
13.5.8 delete_product()過程 408
13.5.9 product_lifecycle()過程 408
13.5.10 product_lifecycle2()過程 409
13.6 類型繼承 410
13.6.1 運行腳本以創建第2個對象模式 411
13.6.2 繼承屬性 411
13.7 用子類型對象代替超類型對象 413
13.7.1 SQL例子 413
13.7.2 PL/SQL示例 414
13.7.3 NOT SUBSTITUTABLE對象 415
13.8 其他有用的對象函數 416
13.8.1 IS OF()函數 416
13.8.2 TREAT()函數 419
13.8.3 SYS_TYPEID()函數 423
13.9 NOT INSTANTIABLE對象類型 424
13.10 用戶自定義的構造函數 425
13.11 重載方法 429
13.12 通用調用 430
13.12.1 運行腳本以創建第3個對象模式 431
13.12.2 繼承屬性 431
13.13 小結 432
第14章 集閤 435
14.1 集閤簡介 435
14.2 創建集閤類型 436
14.2.1 創建變長數組類型 436
14.2.2 創建嵌套錶類型 437
14.3 使用集閤類型定義錶列 437
14.3.1 使用變長數組類型定義錶列 437
14.3.2 使用嵌套錶類型定義錶列 438
14.4 獲取集閤信息 438
14.4.1 獲取變長數組信息 438
14.4.2 獲得嵌套錶信息 439
14.5 填充集閤元素 441
14.5.1 填充變長數組元素 441
14.5.2 填充嵌套錶元素 441
14.6 檢索集閤元素 442
14.6.1 檢索變長數組元素 442
14.6.2 檢索嵌套錶元素 443
14.7 使用TABLE()函數將集閤視為一係列行 443
14.7.1 將TABLE()函數應用於變長數組 444
14.7.2 將TABLE()函數應用於嵌套錶 445
14.8 更改集閤元素 445
14.8.1 更改變長數組元素 445
14.8.2 更改嵌套錶元素 446
14.9 使用映射方法比較嵌套錶的內容 447
14.10 使用CAST()函數將集閤從一種類型轉換為另一種類型 449
14.10.1 使用CAST()函數將變長數組轉換為嵌套錶 449
14.10.2 使用CAST()函數將嵌套錶轉換為變長數組 450
14.11 在PL/SQL中使用集閤 451
14.11.1 操作變長數組 451
14.11.2 操作嵌套錶 453
14.11.3 PL/SQL集閤方法 455
14.12 創建和使用多級集閤 464
14.12.1 運行腳本創建第二個集閤模式 464
14.12.2 使用多級集閤 464
14.13 Oracle Database 10g對集閤的增強 467
14.13.1 運行腳本以創建第三個集閤模式 467
14.13.2 關聯數組 467
14.13.3 更改元素類型的大小 468
14.13.4 增加變長數組中元素的數目 469
14.13.5 在臨時錶中使用變長數組 469
14.13.6 為嵌套錶的存儲錶使用不同的錶空間 469
14.13.7 嵌套錶對ANSI的支持 470
14.14 小結 478
第15章 大對象 479
15.1 大對象(LOB)簡介 480
15.2 示例文件 480
15.3 理解大對象類型 480
15.4 創建包含大對象的錶 481
15.5 在SQL中使用大對象 483
15.5.1 使用CLOB和BLOB對象 483
15.5.2 使用BFILE對象 485
15.6 在PL/SQL中使用大對象 486
15.6.1 APPEND()方法 489
15.6.2 CLOSE()方法 489
15.6.3 COMPARE()方法 489
15.6.4 COPY()方法 491
15.6.5 CREATETEMPORARY()方法 492
15.6.6 ERASE()方法 492
15.6.7 FILECLOSE()方法 493
15.6.8 FILECLOSEALL()方法 493
15.6.9 FILEEXISTS()方法 494
15.6.10 FILEGETNAME()方法 494
15.6.11 FILEISOPEN()方法 495
15.6.12 FILEOPEN()方法 495
15.6.13 FREETEMPORARY()方法 496
15.6.14 GETCHUNKSIZE()方法 496
15.6.15 GETLENGTH()方法 497
15.6.16 GET_STORAGE_LIMIT()方法 497
15.6.17 INSTR()方法 498
15.6.18 ISOPEN()方法 499
15.6.19 ISTEMPORARY()方法 499
15.6.20 LOADFROMFILE()方法 500
15.6.21 LOADBLOBFROMFILE()方法 501
15.6.22 LOADCLOBFROMFILE()方法 502
15.6.23 OPEN()方法 503
15.6.24 READ()方法 503
15.6.25 SUBSTR()方法 504
15.6.26 TRIM()方法 505
15.6.27 WRITE()方法 506
15.6.28 WRITEAPPEND()方法 507
15.6.29 PL/SQL示例過程 507
15.7 LONG和LONG RAW類型 524
15.7.1 示例錶 524
15.7.2 嚮LONG和LONG RAW列添加數據 525
15.7.3 將LONG和LONG RAW列轉換為LOB 525
15.8 Oracle Database 10g對大對象的增強 526
15.8.1 CLOB和NCLOB對象之間的隱式轉換 527
15.8.2 在觸發器中使用LOB時:new屬性的用法 528
15.9 Oracle Database 11g對大對象的增強 528
15.9.1 加密LOB數據 528
15.9.2 壓縮LOB數據 532
15.9.3 刪除LOB重復數據 533
15.10 Oracle Database 12c對大對象的增強 533
15.11 小結 534
第16章 SQL優化 535
16.1 SQL優化簡介 535
16.2 使用WHERE子句過濾行 536
16.3 使用錶連接而不是多個查詢 536
16.4 執行連接時使用完全限定的列引用 537
16.5 使用CASE錶達式而不是多個查詢 538
16.6 添加錶索引 539
16.6.1 何時創建B-樹索引 539
16.6.2 何時創建位圖索引 540
16.7 使用WHERE而不是HAVING 540
16.8 使用UNION ALL而不是UNION 541
16.9 使用EXISTS而不是IN 542
16.10 使用EXISTS而不是DISTINCT 543
16.11 使用GROUPING SETS而不是CUBE 543
16.12 使用綁定變量 543
16.12.1 不相同的SQL語句 544
16.12.2 使用綁定變量定義相同的SQL語句 544
16.12.3 列齣和輸齣綁定變量 545
16.12.4 使用綁定變量存儲PL/SQL函數的返迴值 545
16.12.5 使用綁定變量存儲來自REFCURSOR的返迴值 546
16.13 比較執行查詢的成本 546
16.13.1 檢查執行計劃 547
16.13.2 比較執行計劃 552
16.14 為優化器傳遞提示 553
16.15 其他優化工具 554
16.15.1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555
16.15.2 Automatic Database Diagnostic Monitor 555
16.16 小結 556
第17章 XML和Oracle數據庫 557
17.1 XML簡介 557
17.2 從關係數據生成XML 558
17.2.1 XMLELEMENT()函數 558
17.2.2 XMLATTRIBUTES()函數 561
17.2.3 XMLFOREST()函數 562
17.2.4 XMLAGG()函數 563
17.2.5 XMLCOLATTVAL()函數 565
17.2.6 XMLCONCAT()函數 566
17.2.7 XMLPARSE()函數 566
17.2.8 XMLPI()函數 567
17.2.9 XMLCOMMENT()函數 567
17.2.10 XMLSEQUENCE()函數 568
17.2.11 XMLSERIALIZE()函數 569
17.2.12 PL/SQL示例:將XML數據寫入文件 569
17.2.13 XMLQUERY()函數 571
17.3 將XML保存到數據庫中 575
17.3.1 示例XML文件 575
17.3.2 創建示例XML模式 576
17.3.3 從示例XML模式檢索信息 577
17.3.4 更新示例XML模式中的信息 582
17.4 小結 585
附錄 Oracle數據類型 587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