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1973年生于陕西。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9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有《我的九十九次死亡》《让沉默之物发声》等作品二百余万字。
长期在财经、凤凰周刊、新京报等媒体任职,现任《博客天下》资深主笔。曾发表《北京SARS后患者骨坏死调查》《血煤上的青苔》《守夜人高华》等有影响的调查和特稿报道。关于高华的特稿获腾讯网2012年度特稿奖励暨南方传媒研究年度致敬。2013年4月发表反映女子劳教所生态的特稿引起国内外重大反响,获得腾讯网2013年度特稿奖励暨南方传媒研究年度致敬。在网易真话频道、百度百家、共识网等媒体发表系列非虚构作品,代表作有《无家可归的娜拉》《不便与不能——重谈布罗茨基与哈维尔的困惑》《掌声献给齐奥塞斯库》等。
此外,曾在《小说界》《作家》《天涯》《中国作家》《书屋》《新世纪》等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思想随笔数十万字。
发表于2025-04-17
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九十九次死亡,贫瘠苦难。 生老病死世事无常,平凡的我们以为悠长的岁月里每天每天都有不幸在发生。平安和危险离得很近,是两条要一起走掉的路。 第一次意识到死亡,是在只为无忧哭闹的孩童时候,太姥姥93岁自然离世。 不记得大人们如何掉泪,只记得我和哥哥还有小堂哥被指派...
评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啊!”这几乎已在每个人耳朵里磨出茧子的话频繁见诸于各类影视、文学著作中,呈星火燎原之势。但凡有被救起的自杀者,但凡有人活不下去,甚至只要谁冒出了厌世的苗头,此话便应声落地,不带任何迟疑。可仔细一想,却不免奇怪,死亡明明也和活着一样,对...
评分《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更像是一本个人的死亡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可以简单地窥见袁凌的小半生。 无疑这小半生一点也不愉快。阅读的过程中非常难受,因为你根本不敢喜欢上书里描述的任何一个人。袁凌对哪个人多用了一些笔墨去描述,那些字句就会变成悬在人物头顶上的一把收割生命的...
评分《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更像是一本个人的死亡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可以简单地窥见袁凌的小半生。 无疑这小半生一点也不愉快。阅读的过程中非常难受,因为你根本不敢喜欢上书里描述的任何一个人。袁凌对哪个人多用了一些笔墨去描述,那些字句就会变成悬在人物头顶上的一把收割生命的...
评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啊!”这几乎已在每个人耳朵里磨出茧子的话频繁见诸于各类影视、文学著作中,呈星火燎原之势。但凡有被救起的自杀者,但凡有人活不下去,甚至只要谁冒出了厌世的苗头,此话便应声落地,不带任何迟疑。可仔细一想,却不免奇怪,死亡明明也和活着一样,对...
图书标签: 袁凌 死亡 社会观察 随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 理想国 中国文学
《我的九十九次死亡》以记录死亡为主题,作者从对生命关注出发,忠实平等地纪念了人生中亲历的九十九次死亡,为人、动物或植物留下遗言。从幼年记忆中第一次开石板受伤的“红死”,到饥荒中饿死的年轻人;从遇难的矿工到反革命案件中枪毙的犯人;从生命最后时刻的作家路遥,到重庆红卫兵墓;从狂犬病被打死的狗到面临灭绝的熊……全书以简洁忠实的语言,尽量真切地传达面对死亡的直接体验,努力使这一陌生的经验能够容纳和安放人性,体现在世的艰辛与慰籍。《我的九十九次死亡》,不止是九十九位逝者的死亡记录,还是还原了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生存状态的一部当代中国社会史。
现代文明的遗体火化正是毁灭证据的最好帮凶,农村的生生死死本就没什么道理可讲,难怪上访的人那么多
评分现代文明的遗体火化正是毁灭证据的最好帮凶,农村的生生死死本就没什么道理可讲,难怪上访的人那么多
评分作者以平实凝练的语言,忠实记录了自己人生中亲历的九十九次死亡。透过这些死亡,个动荡、悖谬、荒诞的大时代演变背景清晰可见。而给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动物、植物的死亡做传本身,就是一种尊重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的体现。
评分娓娓的诉说,如同书中的黑白照片一般静默的凄苦与悲凉。
评分感觉序言是整本书最好的一部分。 收获过的稻田内,稻束就地化为火粪堆,焚烧后成为肥料。从田中长出,在田中埋葬,孕育一次次的收成,生与死是同一件事。
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