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诺
本名谢材俊,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
曾与朱天文等共组著名文学团体“三三集刊”,后任职出版公司数年。
近十余年专事写作,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朱天文誉之为“一个谦逊的博学者、聆听者和发想者”。
2013年出版散文力作《尽头》,探索极限和人的现实处境,获评《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与台湾金鼎奖。
发表于2025-04-15
重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如果略微关心唐诺的写作经历,会发现《阅读的故事》这部作品是他一个较大的转变。在此之前,他出的书主要是为了启蒙转述,而自《阅读的故事》之后出的书(当然包括《尽头》),则都带着一种探寻、思索的意味,而不是简单的翻译启蒙。 为什么会这样? 在《重...
评分我读书不多,所以经验也不足,虽然有自己的阅读习惯,但并不自信。这个习惯是这样的,小说一定要读名家的,我不想做试百草的神农,人生苦短,不能浪费时间。读书笔记之类的,条件就可以稍微放宽一点。毕竟小说不是人人会写,读书笔记(书评)之类的,读书多了能够独立思考了都...
评分 评分“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对一个刚开始读点书的年轻读者来说,有大量的好书急迫着去读,重读的经验的确很少,可能唯一多次重读的书就是《红楼梦》了,但这仅有的经验也是相通的,每次重读都有新发现,就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突然发现他还有自己不了解的精彩一面,顿生惊...
评分若全书只是前五分之四纯谈唐诺对那些小说的精彩剖析和独到思考,那本书自然是满满的五星无疑。但是后五分之一像狗尾续貂般多出的对台湾时政的种种正面或侧面的“调侃”就让我难以从原本无比美好的心境中继续保持耐心和好心情了。所以,我只能给这本成功了五分之四的好书给...
图书标签: 唐诺 随笔 文学 台湾 散文/随笔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写作
比无限清单更好的阅读,那就是重读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纳博科夫
14个作家、14本书,还有两位自由主义大师——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美丽的东西没理由死在我们这一代人,这是犯罪行为。——唐诺
有几篇好像很多年前在杂志上看过,整体上没有尽头精彩,写契科夫那篇说到创新,说得非常透彻,可以平移至音乐圈。
评分从《尽头》的惊艳,到《世间的名字》的眼花缭乱,这本已经是累觉不爱了。总觉得唐诺的文章有点像mind-fuck,而且过程中还不停地问“不是吗?”“可以吗?”“不好吗?”,我勒个去。
评分相比《尽头》,本书跑野马的范围缩小了,集中于某部作品、某个作家,但唐诺不会局限于眼前和局部,总想探得更深、走得更远。每读一章,我都觉得赚大了:原本只是期待看到小说技艺,却连本带利收获了此时此地处境的认识。比如他批判极权,以宗教对比,一箭双雕揭露了二者蛊惑人心的相似招数。他爱憎分明,言必称博尔赫斯、昆德拉,对契诃夫不吝赞美,逮到机会就讽刺村上春树。跟唐诺的一骑绝尘相比,很多书评都显得单调浅薄,总是围绕某部作品或某个方面打转,抖抖机灵、掉掉书袋,缺乏纵横捭阖、勾连万物的本事,也没有发掘本质、凝望尽头的决心。博尔赫斯那一章让我明白了他的文学观和人生观——在阅读和写作中度过一生。附录则让我窥见他对智慧世界和现实责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位置的困惑。唐诺是定海神针,让我神智清明。
评分有几篇好像很多年前在杂志上看过,整体上没有尽头精彩,写契科夫那篇说到创新,说得非常透彻,可以平移至音乐圈。
评分读唐诺的文字,就像遇到一位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大堆车轱辘话的人,不免心生厌烦,一句简单的话,非得定语跟定语,从句套从句地表达,就算你说的再有道理,也像连篇废话了。可能作者自己很得意,反正我是烦了。
重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