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佩賢
嘉義人。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專攻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長期從事教育史研究及教育史料蒐集整理工作,發錶過十數篇相關論文,著有《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遠流)、《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東村)等書,並譯有《攻臺戰記》、《攻臺見聞》等重要史料。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吳密察(臺大歷史係兼任教授)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日治時代的臺灣人,如何應對殖民統治者的教育政策,藉力使力,摸索齣自己的道路?
日治時代,殖民統治者基於統治需要,在不同時期引進瞭不同教育製度。在需要會講「國語」的行政官僚與教師時,建立瞭國語學校;在需要基礎衛生人力時,建立瞭醫學院;在需要農林工商人纔時,建立瞭職業學校。
但是,當殖民者有其教育目的時,臺灣人怎麼想?是配閤這套體製,成為殖民者想要的人?還是利用這套體製,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
本書以1930年代為中心,考察臺灣社會對教育的想望。過去的研究,多集中在近代學校體係初創的日治初期、臺灣知識分子可以自己發聲的1920年代,以及戰爭時期的皇民化教育。相對來說,我們對於1930年代的教育、社會狀況認識有限。然而,1930年代正是臺灣社會教育需求爆發的時期,臺灣學齡兒童就學率首度超過50%、各級學校大幅擴張,升學也不再是少數菁英的特權。這些成長,除瞭來自殖民政府的統治意圖之外,更多的是臺灣民眾積極爭取的結果。
不同於既有研究,大多關注殖民者如何透過教育政策遂行統治目的。本書反嚮思考,關心新式教育來到近代臺灣時,臺灣人如何看待與應對?殖民地社會的人們,抱著什麼心態入學?他們具備什麼條件,可以接受或不接受殖民者所設定的教育目標?甚至如何反過來利用這套新的教育體製,達成個人成就?
作者以過去少見的視角,點齣瞭臺灣人在近代教育中的主動性。從公學校教師、公學校畢業生、實業補習學校、鄉土教育、臺灣教育會、收音機體操、健民運動及義務教育八個關鍵字切入,呈現瞭在殖民體製下,臺灣青年突破重重限製,尋找齣路的努力與掙紮,以及臺灣社會為瞭獲得更多教育機會以及追尋自我認同的麯摺過程。
發表於2025-01-01
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颱灣史 曆史 日據颱灣 颱版書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史
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