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1911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萧红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生死场》创作于1934年,萧红成名作,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小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被誉为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
电影黄金时代中,一位作家对萧军说,论文学才华,萧红要比你高,萧红完全是靠她的才华去写作,她写的东西是生动的,我们看她的作品,那些形象就像发生在眼前,我们能感同身受。你不一样,你是靠努力才达到这个高度。萧军默然。 这里我先走开话题,说说张爱玲的一个短篇,牛。 ...
评分《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也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不同于浪漫悲壮的爱国颂歌,萧红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真实质朴的口吻呈现出真实的受难的中国农民。许鞍华说:“虽然萧红和我们的时代相差了70年,在我看来,两者却有一种古怪的相似。我们这个时代,又轻松又残酷,...
评分这是一个悲痛到心底,无奈到骨子里,沉重至肺腑的故事。 这是一本让人没有了眼泪的书。 比之于《呼兰河传》,要更见作者的功力。 比之于《小城三月》,要更震撼人心。 每天晚上只能读一小段,然后会渐渐发现自己已然深深沉入了无边的夜色。萧红的笔触太残酷。 生,死。 在我有...
评分天地不仁,人不仁,是贫穷土地上的唯一剧情。 出生,降生,死亡。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乡村大地上一群蒙昧的乡人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他们“蚊子似的生活着, 糊糊涂涂地生殖, 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 种出粮食,养出畜类, 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
评分萧红写《生死场》时才23岁,但已经历了母亡、挚爱的祖父去世、抗婚求学、被软禁、出逃、流浪、与汪恩甲同居怀孕、被遗弃、官司败诉、被扣人质、向报社求救、与萧军相爱、产女送人、出版与萧军的合集《跋涉》、从哈尔滨到青岛——《生死场》的初稿,便创作于1934年在青岛期间。...
就像胡风的评价,有种散漫素描的感觉。语言风格不是很能接受,总有种徘徊在外,没能走进去的感受。
评分过年为什么要看这种书……
评分就像胡风的评价,有种散漫素描的感觉。语言风格不是很能接受,总有种徘徊在外,没能走进去的感受。
评分感触颇深,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底层老百姓的遭遇、残酷、愚昧无知、顽强所动容。
评分88分。狗尾续貂。补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