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
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
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
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发表于2025-01-22
牧师的女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当时在约克买的特价书,企鹅出版社的。出于对George Owell的好感,而且国内好像都不怎么宣传他的早期作品,我就没怎么细翻,便立马买下来了,说实话刚开始看,觉得这是本很无聊的书,远没有他后期那两本著作来的惊艳,大概前面百分之80多的内容都用在讲述一个牧师女儿的坎坷生...
评分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偏远的教区。 牧师早年丧妻,怪僻、戾气重、不苟言笑,折磨身边的人,你能想象得到那种难搞的小老头。 牧师的女儿多萝西,善良,纯真,日复一日的辛劳,偶尔过于辛苦抱怨一下,会为了自己亵渎神明的念头拿别针扎自己的胳膊。 某一天,多萝西被...
评分她的眼睛困得快睁不开了。事实上,她几乎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只是机械地往鞋样上一条条地贴纸片,熬胶水的锅就搁在煤油炉上,炉火发出熊熊的燃烧声,让人昏昏欲睡,她每隔两分钟就会用别针扎自己一下,不让自己睡着。 多萝西从大衣的翻领里抽出一根带玻璃尖的长别针,借着梅...
评分奥威尔的六部小说中有两部他认为烂到不应该再版,《牧师的女儿》是其中一本。两部都是在生活窘迫时为了赚钱而出版的实验性书稿(这部书的第三章干脆直接用戏剧的形式来写)。作者不成熟地描写了一个女主角,故事也讲得很蹩脚,很大程度就照搬他结束流浪后在英国的不同职业的生...
评分当时在约克买的特价书,企鹅出版社的。出于对George Owell的好感,而且国内好像都不怎么宣传他的早期作品,我就没怎么细翻,便立马买下来了,说实话刚开始看,觉得这是本很无聊的书,远没有他后期那两本著作来的惊艳,大概前面百分之80多的内容都用在讲述一个牧师女儿的坎坷生...
图书标签: 乔治·奥威尔 英国文学 小说 好书,值得一读 英国 歐美 书 外国文学
《牧师的女儿》一书沿袭了乔治·奥威尔一贯的批判现实风格,作者塑造了一个20世纪上半叶英国国教偏远小教区牧师的女儿——多萝西。这个身份赋予了她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虔诚的英国国教信仰。直到有一天,她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家,并失去了所有记忆。从前规律、严谨、单纯并以宗教为轴心的生活彻底发生了变化。她流落街头、风餐露宿、身无分文,严重的是丧失了信仰。为了生存,她不得不与一帮流浪汉、“下等人”为伍,靠出卖体力勉强维持生计。后来,她渐渐恢复了记忆,却迫于和羞于关于她离奇失踪的谣言而不敢归家,只好栖身于一所下三滥的学校,过着寄人篱下、屈辱不堪的日子。但生活这时却出现了转机,谣言散尽,父亲也原宥了她,她重新回到了家,回到了原来熟悉的生活。但信仰却永远地失去了。
奥威尔说,“好文章就像一块窗玻璃”,在本书中,他通过多萝西的经历“这块窗玻璃”,把20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某些方面的状况透射出了些许,向人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英国中下层的生活场景。特别引人思考的是宗教信仰的实质是什么,信仰与生活是什么关系,信仰的丧失意味着什么。
在12个多小时的K1295列车上读完。充分展示奥威尔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二战前群众的绝望(这次是牧师阶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在伦敦露宿的戏剧化描述及对私立学校只管收钱却误人子弟的嘲讽,这和奥威尔自身经历有关。
评分推荐给朋友了~
评分看的出来跟奥威尔早期经历有关,但读来却略微失望,可能是由于先看了两部他的经典作品。
评分还不错,闲着可以读一读。
评分读了译者的亲笔签名版,译文很好,简洁有力,丝毫不拖泥带水,更可贵的是没有令人讨厌的翻译腔。强烈推荐
牧师的女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