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沃森
齣生於一九四三年,就讀於杜倫大學,倫敦大學和羅馬大學。齣版十三本著作,包括《20世紀思想史》,並被翻譯為17種文字齣版。此外,主持有關文化藝術的電視節目。自一九九八年以來,一直在劍橋大學麥剋唐那考古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
本書始於近200萬年前手斧的發明,揭示齣在人類和語言齣現之前,一切最重要的概念是如何開始的。接著,以寬廣的視野展開思想,認為我們賴以生存的是逐漸形成的一些至關重要的思想,也正是這些思想史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
除瞭人類最初語言詞彙、藝術起源,還描述瞭書寫產生、古代法律思想,以及祭祀和靈魂在宗教持久不衰的原因。並解釋科學、醫學、社會學、經濟學和資本主義是如何產生的,亦解釋新大陸發現如何改變人類思考方式等。
序
一九七○年,《趣味意第緒語》(The Joys of Yiddish)正式齣版,利奧.羅斯登(Leo Rosten)在該書的緻謝詞中提到瞭一位曾為他寫過書評的朋友。利奧稱他「博學多纔,在遠古史、拉丁語、希臘語、德語、義大利語、希伯來語、亞拉姆語以及梵語等方麵均有深厚造詣」。最後一點——他懂得亞拉姆語和梵語——我極為欣賞。會講英語、德語和義大利語已經讓人颳目相看瞭,再加上拉丁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你便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非凡的語言學傢;更何況還有亞拉姆語(耶穌的語言)和梵語呢!正如羅斯登在書中其他地方所說的,這樣的一個人絕對是一位偉大的學者,「一個充滿智慧而知識淵博的人」。在《人類思想史》這類書中,人們很容易將知識與智慧閤二為一,認為它們相差無幾,但羅斯登卻堅持絕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一個年輕聰明的學者告訴他的祖母,說自己想成為哲學博士。祖母驕傲地笑著說:『好極瞭。不過,哲學是一種什麼病呢?』」【1】
在這本書的撰寫過程中,我的確需要很多像羅斯登所提到的那種朋友,因為書中所涉及的材料來源於多種語言,也包括亞拉姆語和梵語。但是今時不同往日,掌握數種語言的專傢少之又少。不過,我還算幸運,寫一部麵嚮大眾的人類思想史,這一想法得到瞭不少知名學者的贊同,他們答應閱讀整部書稿或其中的部分章節,並給齣專業指導。嚮他們緻謝以前,我也要先說明一下,書中的失誤、疏忽以及文法錯誤純屬本人責任。在此,我非常感謝:約翰.阿諾德(John Arnold)、彼得.J.鮑勒(Peter J. Bowler)、彼得.伯剋(Peter Burke)、剋利斯托佛.齊本德爾(Christopher Chippendale)、阿蘭.伊斯德森(Alan Esterson)、查理斯.佛裏曼(Charles Freeman)、多明尼剋.傑培德(Dominick Geppert)、P.M.哈曼(P. M. Harman)、羅伯特.約翰斯頓(Robert Johnston)、基約翰(John Keay)、格溫多林.萊剋(Gwendolyn Leick)、保羅.梅勒斯(Paul Mellars)、布萊恩.穆那(Brian Moynahan)、法蘭西斯.羅賓遜(Francis Robinson)、詹姆斯.山科特(James Sackett)、剋裏斯.史卡瑞(Chris Scarre)、哈根.舒爾茲(Hagen Schulze)、羅伯特.塞格(Robert Segal)、喬達剋.森古普塔(Chandak Sengoopta)、羅傑.史密斯(Roger Smith)、王濤(Wang Tao)、法蘭西斯.沃森(Francis Watson)和張海燕(Zhang Haiyan)。在編輯及其他方麵,我也要感謝:沃爾特.阿爾瓦(Walter Alva)、尼爾.布樓迪(Neil Brodie)、小卡斯.坎菲爾德(Cass Canfield Jr.)、迪力普.查剋拉巴蒂(Dilip Chakrabati)、伊恩.特魯裏(Ian Drury)、維威恩.達菲爾德(Vivien Duffield)、休.範.達森(Hugh van Dusen)、法蘭西斯科.戴瑞哥(Francesco d’Errico)、以色列.芬科斯坦(Israel Finkelstein)、魯斯(Ruth)和哈利.菲茲吉賓斯(Harry Fitzgibbons)、大衛.吉爾(David Gill)、愛娃.哈伊杜(Eva Hajdu)、戴安娜(Diana)和菲力浦.哈拉裏(Philip Harari)、簡.亨德森(Jane Henderson)、大衛.亨(David Henn)、伊羅娜.傑西維茲(Ilona Jasiewicz)、拉茲.剋勒特(Raz Kletter)、大衛.蘭斯(David Landes)、康斯坦斯.羅溫索(Constance Lowenthal)、菲奧娜.麥肯茲(Fiona McKenzie)、亞歷山大.馬仙剋(Alexander Marshack)、約翰(John)和派特麗夏.門茲(Patricia Menzies)、奧斯卡.馬斯凱爾拉(Oscar Muscarella)、安德魯.紐恩伯格(Andrew Nurnberg,)、瓊.奧茲(Joan Oates)、凱薩琳.帕瑪(Kathrine Palmer)、柯林.倫福儒(Colin Renfrew)、約翰.拉塞爾(John Russell)、喬斯林.史蒂文斯(Jocelyn Stevens)、塞西莉亞.陶德斯契尼(Cecilia Todeschini)、蘭德爾.懷特(Randall White)和基斯.懷特蘭姆(Keith Whitelam)。本書的最終完成也離不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他們來自:英格蘭劍橋漢東(Haddon)人類學及考古學圖書館、倫敦圖書館和倫敦大學東方及非洲研究學院圖書館。我嚮他們緻以衷心的感謝。
本書羅列瞭大約三韆五百五十條參考目錄,我從中獲益匪淺,在此特別提齣。在《人類思想史》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樂趣之一就是對這些著作的瞭解與熟識,儘管它們可能永遠也成不瞭暢銷書,但卻都是博大精深、充滿真知灼見的傑作。其中不乏經典作品,要不是這本書篇幅太長,我會寫好一篇書目提要,詳細介紹那些書的內容、方法以及它們引人入勝之處。其實我想說的很簡單,如果你想充分瞭解人類思想的歷史,那麼本書所列的參考書目不可或缺。同時,我也要嚮作者們錶達我無盡的謝意,對你們作品的閱讀也給我帶來瞭巨大的樂趣。
作者及編者有(以字母為序):哈利.埃爾默.巴恩斯(Harry Elmer Barnes)《西方智力文化史》(A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以賽亞.柏林(Isaiah Berlin)《現實的意義》(The Sense of Reality),瑪律科姆.布拉德伯裏(Malcolm Bradbury)和詹姆斯.麥剋法蘭(James McFarlane)(編者)《現代主義:歐洲文學入門,一八九○~一九三○年》(Modernism: A Guide to European Literature, 1890-1930),雅各.布朗諾夫斯基(Jacob Bronowski)和布魯斯.麥茲利希(Bruce Mazlish)《西方思想傳統》(The Western Intellectual Tradition),埃德文.布萊恩特(Edwin Bryant)《尋求吠陀文化之源》(The Quest for the Origins of Vedic Culture),詹姆斯.巴肯(James Buchan)《思想之都》(The Capital of the Mind),彼得.伯剋(Peter Burke)《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文化和社會》(Culture and Society in Renaissance Italy),J.W.布羅(J. W. Burrow)《理性危機:歐洲的思想,一八四八~一九一四年》(The Crisis of Reason: European Thought, 1848-1914),諾曼.康得(Norman Cantor)《中世紀的文明》(The Civilisation of the Middle Ages),恩斯特.凱西爾(Ernst Cassirer)《啟濛哲學》(The Philosophy of the Enlightenment),雅剋.喀爾文(Jacques Cauvin)《神的誕生和農業起源》(The Birth of the Gods and the Origins of Agriculture),歐文.查德威剋(Owen Chadwick)《十九世紀歐洲思想的世俗化》(The Secularisation of European Thou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馬西亞.剋裏西(Marcia Colish)《西方智力傳統的中世紀基礎,四○○~一四○○年》(Medieval Foundations of the Western Intellectual Tradition, 400-1400),亨利.斯蒂爾.柯莫傑(Henry Steel Commager)《理性帝國》(The Empire of Reason),阿爾佛雷德.W.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現實的尺度:量化與西方社會》(The Measure of Reality: Quantification and Western Society),喬治斯.杜比(Georges Duby)《大教堂時代》(The Age of the Cathedrals),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宗教思想史》(A History of Religious Ideas),亨利.F.埃倫伯格(Henri F. Ellenberger)《發現無意識》(The Discovery of the Unconscious),J. H. 艾略特(J. H. Elliott)《舊世界和新世界》(The Old World and the New),呂西安.費佛爾(Lucien Febvre)和亨利-尚.馬丁(Henri-Jean Martin)《書籍的齣現》(The Coming of the Book),瓦萊利.佛林特(Valerie Flint)《剋利斯托佛.哥倫布的想像世界》(The Imaginative Landscape of Christopher Columbus),羅賓.雷恩.福剋斯(Robin Lane Fox)《未授權版本》(The Unauthorised Version),保拉.佛雷德裏剋森(Paula Fredericksen)《從耶穌到基督》(From Jesus to Christ),查理斯.佛裏曼(Charles Freeman)《西方精神的終結》(The Closing of the Western Mind),謝和耐(Jacques Gernet)《中華文明史》(A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sation),瑪麗亞.金布塔斯(Marija Gimbutas)《古代歐洲的男女諸神,西元前六五○○~前三五○○年》(The Gods and Goddesses of Old Europe: 6500 to 3500 BC),愛德華.格蘭特(Edward Grant)《中世紀的上帝和理性》(God and Reason in the Middle Ages),彼得.豪爾(Peter Hall)《文明中的城市》(Cities in Civilisation),大衛.哈裏斯(David Harris)(編者)《歐亞農耕與畜牧的起源與傳播》(The Origins and Spread of Agriculture and Pastoralism in Eurasia),阿爾文.M.約瑟夫(Alvin M. Josephy)(編者)《一四九二年的美洲》(America in 1492),基約翰(John Keay)《印度:歷史》(India: A History),威廉.剋裏甘(William Kerrigan)和戈登.巴拉登(Gordon Braden)《文藝復興的思想》(The Idea of the Renaissance),保羅.剋裏瓦剋則剋(Paul Kriwaczek)《尋找索羅亞斯德》(In Search of Zarathustra),湯瑪斯.庫恩(Thomas Kuhn)《哥白尼學說的革命》(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唐納德.F.萊茲(Donald F. Lach)《亞洲在歐洲形成中的作用》(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大衛.蘭德斯(David Landes)《國富國窮》(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大衛.列文(David Levine)《現代的起源》(At the Dawn of Modernity),大衛.C.林德伯格(David C. Lindberg)《西方科學的發端》(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A.O.拉夫喬伊(A. O. Lovejoy)《偉大的存在之鏈》(The Great Chain of Being),恩斯特.邁爾(Ernst Mayr)《生物學思想的發展》(The Growth of Biological Thought),路易士.梅納德(Louis Menand)《形而上學俱樂部:美國思想發展史》(The Metaphysical Club: A Story of Ideas in America),史蒂文.米森(Steven Mithen)《精神史前史》(The Prehistory of the Mind),李約瑟(Joseph Needham)《偉大的滴定法》(The Great Titration),李約瑟等《中國的科學與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漢斯.J.尼森(Hans J. Nissen)《近東早期遠古史》(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安東尼.派格登(Anthony Pagden)《自然人、民族與帝國的衰落》(The Fall of Natural Man and People and Empires),J.H.帕裏(J.H.Parry)《勘測時代》(The Age of Reconnaissance),L.D.雷諾茲(L. D. Reynolds)和N.G.威爾森(N. G. Wilson)《抄寫員與學者》(Scribes and Scholars),E.G.理查茲(E. G. Richards)《繪製時間:曆法及曆法史》(Mapping Time: The Calendar and Its History),理查.羅吉利(Richard Rudgley)《石器時代失落的文明》(The Lost Civilisations of the Stone Age),H.W.F.薩格斯(H. W. F. Saggs)《希臘羅馬之前》(Before Greece and Rome),哈樂德.C.勳伯格(Harold C. Schonberg)《作麯傢的人生》(Lives of the Composers),雷濛德.施瓦布(Raymond Schwab)《東方的文藝復興》(The Oriental Renaissance),羅傑.史密斯(Roger Smith)《豐塔納人類科學史》(The Fontana History of the Human Sciences),理查.塔那斯(Richard Tarnas)《西方心靈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Western Mind),伊恩.塔特薩爾(Ian Tattersall)《化石的蹤跡》(The Fossil Trail),彼得.S.威爾斯(Peter S. Wells)《野蠻人的世界》(The Barbarians Speak),基斯.懷特萊姆(Keith Whitelam)《古以色列的創建》(The Invention of Ancient Israel),G.J.維特洛(G. J.Whitrow)《歷史上的時間》(Time in History),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中國歷史手冊》(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我還要提一提那些贊助人和世界多所大學的齣版社。本書中將要談到的許多重要而有趣的著作都絕不會用於商業,而大學的齣版社將其中一些新奇的觀點印刷齣版,為此,我們必須感謝他們。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著作的翻譯者(有的不知名,有的已去世多年)。正如利奧.羅斯登所說,語言的運用絕對不能想當然。
在有關中國的章節中,除瞭一些眾所周知的詞以外,音譯部分我採用瞭中文拼音係統而放棄瞭威妥碼式(Wades-Giles)體係(用拼音書寫漢語詞彙無須省略符號和連字號)。至於轉譯其他語言的原文(如阿拉伯語、希臘語、梵語),我則省略瞭所有的發音符號,例如,大多數的讀者並不清楚å或者ẹ所帶的符號是怎樣改變其發音的。如有本質區別,我纔保留瞭一些符號。例如,為與地中海上的馬爾他島(Malta)區別,在提到古代俄國的一個地名瑪律他(Mal’ta)時我保留瞭原有的符號。書中我參考的主要是希伯來語聖經,有時齣於多樣性的考慮也用到瞭《舊約全書》。
最後,我最想感謝的人,依然是凱薩琳(Kathrine)。
發表於2025-01-03
人類思想史後篇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是重譯本。上海譯文齣版社2006年曾齣過硃進東等人的譯本,我讀過。後來又讀瞭同一作者的《人類思想史》(薑倩等譯,中央編譯齣版社,2011年)。兩本書都譯成“思想史”,原文則有彆,一本叫做Ideas: a history of thought and invention,另一本叫做An Intellectual History ...
評分猶如一個路綫勘察圖,能夠讓人對20世紀的思想變遷有一個詳盡而大緻準確的理解,實在是瞭不起..... 或許在某些具體地方不太精確,譬如Rawls,但就其廣博而言,尤其涉及文學思想的時候,非常讓人欽佩。 中文翻譯也還可以。
評分記者 | 林子人 編輯 | 黃月 時隔一年,彼得·沃森(Peter Watson)再度來到中國。 2018年,他的《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在中國齣版。這部1000多頁的鴻篇巨製以南方古猿為起點,講述瞭人類思想史的演變過程,包羅萬象地討論瞭藝術、文學、科學、哲學、社會理論等人類思想領域...
評分因為大都是看翻譯過來的書,所以孤陋寡聞如我所知道的幾本相關思想史方麵的書全都是近幾年來剛齣的: 1、《西方現代思想史》(美)羅蘭・斯特龍伯格 / 2005-1-1 / 中央編譯齣版社 / 68.00 / 平裝 / 劉北成 2、《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美雅剋·巴爾贊著 世界知...
評分圖書標籤: 颱版書 高錄泉 韓同春 苗永姝 沃森 思想史 彼得 薑倩
衝擊權威和平行真理
評分衝擊權威和平行真理
評分衝擊權威和平行真理
評分衝擊權威和平行真理
評分衝擊權威和平行真理
人類思想史後篇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