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一、二、三、五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2009)、北京市第九届、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10)、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2014年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发表于2024-12-26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新媒体”与新文化运动 作者:王鸿 如果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开始算起,那么今年恰好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对于这一百年前的重要事件,各种纪念活动,从民间到政府,从高校到媒体,纷至沓来,热闹非凡,甚至令人有应接不暇的感慨...
评分陈平原说,“现代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古典文学,有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的差异,但归根到底来说,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结盟,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作家来说,与大众传媒结盟,不仅是获得发表园地,更深入影响其思维与表达方式”。他虽然用了“很可能”这样...
评分陈平原说,“现代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古典文学,有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的差异,但归根到底来说,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结盟,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作家来说,与大众传媒结盟,不仅是获得发表园地,更深入影响其思维与表达方式”。他虽然用了“很可能”这样...
评分陈平原说,“现代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古典文学,有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的差异,但归根到底来说,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结盟,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作家来说,与大众传媒结盟,不仅是获得发表园地,更深入影响其思维与表达方式”。他虽然用了“很可能”这样...
评分陈平原说,“现代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古典文学,有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的差异,但归根到底来说,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结盟,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作家来说,与大众传媒结盟,不仅是获得发表园地,更深入影响其思维与表达方式”。他虽然用了“很可能”这样...
图书标签: 陈平原 文学史 近代文化、思想 文学 学术 历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近代史
大众媒介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与“潮流”的同时,也在创造“现代文学”。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现代文学”之不同于“古典文学”,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密切相关。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大众传媒,不仅仅是新闻史家或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更吸引了无数思想史家、文化史家以及文学史家的目光。《“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
2017.5.21 晴
评分每一篇都曾经单独发表过,拜读过。更有不少曾在别的专著里选过。是新书,新产品,不能算是新作。
评分报章里的文学史,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报刊对现代文学及文化的影响,涉及诸多晚清民国时期的报刊和出版社,媒体或许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显赫一时的文学论战,窥见黄金时代知识分子的激情与跌宕,文学与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评分至少胜读了半年书吧。 就是有种和学术前沿接轨的感觉... 个人觉得获益匪浅的: 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与传播方式:报刊为中心,报刊与文学互相改造,圈子到流派,论战中的文学 晚清报刊研究的视野与策略:晚清史内忧外患两条线(内忧太平军与湘淮军),策略 :文学现象与报刊研究(作家太小,流派太大),要有理论眼光和宏观把握,以报刊为研究对象或资料库,不能只罗列要成一家之言。 文学史视野中的报刊研究:掌握技能?推出成果?/杂志群(如创造社)/书局/从个案研究中寻找规律性的理论主张/不以填补空白而以挑战主流或撼动格局为标准 如何编全集 学问家与舆论家:《新青年》杂志 在文学史著与出版工程之间:《中国新文学大系》 其实还有几篇我没什么感觉的文章应该也很厉害,只是我才疏学浅get不到罢了。
评分陈老师自己都说不成体系,部分文章接近学术随笔,轻盈有余,分量不足。最出色的还是讨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篇目,历史感十足,像一群老男孩的逆袭。相对精彩的《气球·学堂·报章》、《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以“图像”解说“晚清”》,提出的问题和思路,可能比论述方式和结论判断更有价值。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