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
(1908—1986)
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她于1908年出生于巴黎,1929年或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她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称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发表于2025-04-10
La Cérémonie des adieux, suivi de Entretiens avec Jean-Paul Sartre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500多页的书,只有前150页是波伏瓦关于萨特的“传记”,后面全是波波与萨萨的对话录。装祯,实在是太简陋的精装,应该叫做“硬皮简装”更合适。但毕竟——是当事人波波写的,所以——买吧。
评分读大学的时候买过两本哲学的书,一本是尼采,一本是黑格尔。尼采的翻过两页,黑格尔的一页未翻。至此以后,我认定哲学不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也没有再读过哲学的书。 看这本书是为着波伏娃去的,结果全本都在聊萨特。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萨特于我,是个过于高深的存在,如果不是这...
评分2004年中秋节,也就是八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一家旧书店里淘书,得到了一本《萨特传》,著者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实际上,这是一本新书,我之所以说它是新书,是因为十余册一包的防潮纸包装还没有拆封。大概是书库里库存的处置,或者是书店的退货吧。总之,他们孤零零的被扔...
评分(文章刊于《北京日报》2019年12月17日) 文/俞耕耘 告别也是为了下次重逢。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晚年“缓慢的告别”。一是有太多的“人生未竟”,一是未必每个人都有想要告别之人。从这个角度看,萨特是幸运的,他有忠实的记录者,追随者和相伴者,那就是波伏瓦。他属于那个时代,...
评分1970-1980,萨特生命的最后十年,波伏娃大部分时间,都陪伴在他身边。萨特去世后,波伏娃根据自己的日记与搜集的其它资料,写成回忆录,这是本书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根据谈话录音整理。1974年春夏季,在罗马,萨特的眼睛近乎完全失明,失去写作能力。在波伏娃的建议下,萨特...
图书标签: français +Sartre+Beauvoir *******Gallimard*******
La Cérémonie des adieux, suivi de Entretiens avec Jean-Paul Sartre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