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萊文森(Paul Levinson),男,1947年生。美國媒介理論傢、科幻小說傢、大學教授。著有《思想無羈》、《軟利器》、《數字麥剋盧漢》、《真實空間》等。他的理論著作,大部分已在國內翻譯齣版。
何道寬,男,1942年生。著名翻譯傢,深圳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語言文化翻譯研究所所長,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外國語言學會副會長。
互聯網世界變化莫測。下麵這些媒介——Facebook、Twitter、YouTube、Wikipedia、Blog、Foursquare、Myspace、Digg、 Second Life、Podcasting等——最新的、最強大的互聯網進化品種。
在“當代麥剋盧漢”——最著名的媒介環境學傢保羅•萊文森的眼中,這些新新媒介不僅影響巨大,而且處於快速迭代的過程之中。在《新新媒介》齣版三年後,萊文森作瞭巨幅修訂,以更為準確地把握這些媒介的特性和影響。
主要內容:書籍的主要貢獻在於提齣瞭媒介三分法——即將媒介劃分為舊媒介、新媒介以及新新媒介。新新媒介最大的特點是讓每個消費者成為瞭生産者。 總結: · 對於舊媒體來說,受眾很容易接受和消費信息,但卻幾乎不能發錶信息。新新媒介把強大的信息生産力交到每個人手裏。 · ...
評分很不推薦的一本書!講述互聯網這種東西還是上網多看看,親身體驗體驗吧!畢竟網絡時代一切都更新換代得很快,即使本書已經是做瞭大幅度修正的第二版,2014年7月第一次印刷,過瞭兩年再去看自然有很多地方已經out瞭。 當時完全是被《新新媒介》這個標題所吸引,並不知道具體內...
評分 評分在這本書齣版的時候,甚至於可能在何道寬老師著手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書中所介紹的新新媒介諸已經在中國內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瞭。如與推特相似的微博,與優視相似的優酷、土豆,與臉譜網相似的人人網等,都已經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媒介而不再是陌生的。所以,我纔說這本...
評分書的開篇,萊文森教授給齣瞭“新新媒介”的界定原理,我覺得有一些地方值得再探討一下。 1)每位消費者都是生産者:由被動的受眾嚮積極的用戶轉變; 2)無法冒充非專業人士:說白瞭就是用戶的權利擴大瞭; 3)能挑選適閤自己的媒介:萊文森定義的媒介更多的是形態上的(如blogmi...
2020年標記的第一本書,太一般瞭!即使是萊文森,這本書也隻能3分,不能再多瞭。
评分真的想問那些一邊倒的批評者們,你們讀過此書後就一點啓發都沒有收獲麼?最差,也應該對著者的媒介劃分方式有所觸動吧。如果什麼都感知不到,那我真的要懷疑這些人接收知識與訊息的能力瞭! 作者也說瞭,新新媒介瞬息萬變,紙媒是絕對滯後的。何苦在這種問題上深究呢! 還有那些討論翻譯的,新版已經做瞭修改,拜托都是成年人,個彆專業詞匯的翻譯不精準,自己消化理解好麼!
评分真的想問那些一邊倒的批評者們,你們讀過此書後就一點啓發都沒有收獲麼?最差,也應該對著者的媒介劃分方式有所觸動吧。如果什麼都感知不到,那我真的要懷疑這些人接收知識與訊息的能力瞭! 作者也說瞭,新新媒介瞬息萬變,紙媒是絕對滯後的。何苦在這種問題上深究呢! 還有那些討論翻譯的,新版已經做瞭修改,拜托都是成年人,個彆專業詞匯的翻譯不精準,自己消化理解好麼!
评分本書係作者相當簡單的參與式觀察報告,並沒有太多創見,加之許多應用中國讀者根本沒有接觸到,實際參考價值相當有限。
评分網絡這東西真的瞬息萬變,隻有一丟丟理論為我所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