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196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性讲演录》、《直谏中学语文教学》、《挑剔文坛》、《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怎样写小说》等。
发表于2025-02-24
文学文本解读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文学理论 文本解读 文学 孙绍振 语文教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艺理论 教育
《文学文本解读学》作者认为,西方文学理论对解读文学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应该追求对审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阐释。基本观点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学审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提出:第一,微观直接分析:隐性矛盾;第二,微观间接分析之一:艺术感知的还原;第三,微观间接分析之二:情感逻辑的还原("无理而妙");第四,宏观比较: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第五,历史语境的还原,等等。
对西方文论的过度依赖禁锢了中国文论的更新和建构,这已是当前我国文界所面临的人尽皆知的困境了,但作者仍旧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其由浅入深诠释得非常清楚。指出我们在对西方文学理论无止境的套用中忽视了西方文论的弊端,即西方文论在阐释上高度抽象,牺牲了文学文本的独特性。作者鼓励读者主动追随创作过程,去发掘每个文本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这样的阐释过程中归纳构建更新文学解读学。先破后立,但破易立难。前部分对西方文论的驳斥很精准,但后部分的建构还是依附着先前的经验,很多学者都已有尝试,并无太多新颖之处。不可否认的是具体的文本解读确实一语中的,读来醍醐灌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开拓之路,只能说任重道远。此外,想说这本书可以再精简一些,重复的内容有些太多了。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考研之后一直在看。由于专业课的关系,对文学评论这一块比较感兴趣,书中很多观点跟文学理论不太一样,对我来说观点很新,且作者的案例分析很不错。尤其是对第一个十年新诗流派的分析,古典诗歌意象、意境、意脉,以及《水经注》那一章…印象颇深。值得一看。
评分对西方文论的过度依赖禁锢了中国文论的更新和建构,这已是当前我国文界所面临的人尽皆知的困境了,但作者仍旧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其由浅入深诠释得非常清楚。指出我们在对西方文学理论无止境的套用中忽视了西方文论的弊端,即西方文论在阐释上高度抽象,牺牲了文学文本的独特性。作者鼓励读者主动追随创作过程,去发掘每个文本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这样的阐释过程中归纳构建更新文学解读学。先破后立,但破易立难。前部分对西方文论的驳斥很精准,但后部分的建构还是依附着先前的经验,很多学者都已有尝试,并无太多新颖之处。不可否认的是具体的文本解读确实一语中的,读来醍醐灌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开拓之路,只能说任重道远。此外,想说这本书可以再精简一些,重复的内容有些太多了。
评分书名大而无当,若是删改那些对“西方文论”笼统又武断的批判,去除后半截无聊的自创理论,作为一本《中文语境下西方文论问题浅谈》或许可读。作者对于西方文论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所凭借的仅是五四以来的译述材料,用马列和古典文论的眼光结合中国语言文学的事实,“西方文论”固然存在极大的问题[补充一例:伊格尔顿在《如何读诗》中对于诗的定义],但这种单纯的指瑕工作实在是太过容易且粗糙,无非是强调地域文化或特殊现象来抗拒文学研究的体系化,对于未来文学创作与阅读的毫无建设性意见。可能本书较值得注意的就是文论为理解文学而生,不能单纯脱离文学文本与文学现象谈玄的态度了。西方现代文论确实有太过哲理化的倾向,但首先要做的还是理解对方的思想,否则一切所谓的颂扬、对话或批判都是空谈。
评分孙老师新书,尽快买来看看~
文学文本解读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