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前些时候,看到网上有人写文章拿王安忆和铁凝两个人做比较,具体的内容记不得了,只是有个印象是写文章的人觉得铁凝处处的不如王安忆。下面回贴者众多,也是纷纷表示赞同的。当时我只看过铁凝的《大浴女》,心中是蛮喜欢的,看了这样的一篇文章,便有些诧异,但是王安忆的东西...
评分看长恨歌,和关锦鹏,和茅盾文学奖无关。 多年前开篇的“弄堂”在我心里播下一个种,我是弄堂里长大的孩子,最有发言权,却还是惊愕,可以写得如此。怎么就后来没有急切地看下去,对一本书对一个作家,也是有眼缘的。 待到去年六七月间,话剧版长恨歌公映最后一场,父亲辗转...
评分 评分看过此书,我感觉王安忆可以算作当今中文作家中少有的能把握中文神韵的。整本小说,可算得鸿篇巨制,但妙语珠玑,有些段落甚至是比诗歌还要诗意,比禅玄还要禅玄,让人不禁想要念诵吟咏。书中的人物描写都是写意的,不着笔墨但是神采盎然,那些精微缜密的情绪被严丝合缝地描摹...
评分看过此书,我感觉王安忆可以算作当今中文作家中少有的能把握中文神韵的。整本小说,可算得鸿篇巨制,但妙语珠玑,有些段落甚至是比诗歌还要诗意,比禅玄还要禅玄,让人不禁想要念诵吟咏。书中的人物描写都是写意的,不着笔墨但是神采盎然,那些精微缜密的情绪被严丝合缝地描摹...
王琦瑶真是折射了每个女人恋爱中的样子 很向往王琦瑶的那个世界
评分王琦瑶这一生,很难用“可怜”去形容。少女时慧敏,经历过大起大落后,竟沉淀出了人生的智慧。但还是不免落俗,始终囿于情爱。有一段描写,王琦瑶坐在屋里听弄堂中各种声音,感觉时间的流逝。虽然大部分时候,我欠于庄重,但有时独自一人,竟有同感。 最终还是略过了大段的关于上海弄堂的描写。
评分笔触极其细腻,无论是对于人物的心理性格,还是对上海的历史环境。而两者相互之间的影响,又是相得益彰的。阅读时,有时候会觉得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有些啰嗦,但如果静心下来,又觉得写得恰如其分,是越读越有味道的。最后悲剧收场,在合上书本后,不禁唏嘘不已。
评分王琦瑶的归宿必然是死亡,只是这么个死法,有些唐突佳人,什么时候开始,连怎么死都该悉心安排了,小说,呵呵。 消失的十年一笔带过,程先生的遭遇,也是一个时代了。 上海,老上海,终究是有钱人的上海。
评分读前读后两个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