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 漢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33年11月生於江蘇省江陰市。
1955年參加工作。1960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財政學院,同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60年12月迴國參加工作,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執教和從事蘇聯問題的研究工作。 1981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蘇聯東歐研究所(現改名為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工作,先後任經濟研究室與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發展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哈爾濱市政府經濟顧問、清華大學等校教授等職。 1980年晉升副研究員。
1986年晉升研究員。
1986-1987年、1993-1994年先後任日本北海道大學斯拉夫研究中心、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1年4月退休。
本書論述瞭蘇聯和俄羅斯各個時期經濟體製改革進程、問題與失敗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分析瞭蘇聯劇變的體製因素。在論述俄羅斯執政者通過經濟改革實現體製轉型問題時,本書分析瞭俄羅斯經濟體製轉型的特點,即激進式改革和體製轉型與製度變遷為同一個過程。不論蘇聯時期的經濟改革還是俄羅斯的經濟體製轉型,對於曾經長期搬用蘇聯模式與當今正麵臨重啓改革議程的中國來說,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不少啓示。
中規中矩,老調重彈
评分前麵十九講都是對蘇聯-俄羅斯時期經濟製度的一個梳理,但在最後一節透露齣的信息就比較有意思瞭,“在今天還有一些人指控中國在偏離蘇聯模式,認為否定斯大林主義就是否定社會主義製度,否定無産階級專政,否定共産黨的領導,要讓中國重演蘇聯的慘痛教訓。”在該書齣版的2015年還能從內部傳齣這種聲音,真是讓人毛骨悚然。
评分當下對(蘇)俄的態度頗有既要罵其為婊子又要為其立牌坊之意味
评分寒冷的貴國真是盛産神叨叨的野心傢。
评分其實有作者的臆斷,張維迎在中國超越中照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