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作家,文学评论家。瞿秋白精通俄语,颇有才气,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其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瞿秋白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发表于2025-02-05
多余的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看内封上秋白的照片,文静洒脱,书卷浓浓。在牺牲前还能念着中国最好吃的是豆腐的人,心地也应该是柔软的吧。怎会卷进20年代末期的政治绞肉机中。恕我不敬,昨天在报纸上看到刘心武的一篇短文,提到在1928年,孙维世的父亲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残忍腰斩。革命哪是风花雪月?分明...
评分很遗憾 只是在图书馆找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料室编印 73年的一本书 内封上写 反面材料 供批判用 白纸 一行题目 一行著者 只有 何必说? “历史的误会” 脆弱的二元人物 我的马克思主义 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 “文人” 告别 开篇 他说 ...
评分瞿秋白之死,一种政治同一种文化交相抵触过后在历史上留下来的痕迹。 到那时还可以看得清那个绝灭着的黑夜。偶像在走下神坛的那一瞬间,生命在荣誉和崇高面前黯然失色贬值,一朵花叹息着飘落在案头上的时候,我仍可以像抓住一个梦似的捕捉...
评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何必說?——代序 話既然是多餘的,又何必說呢?已經是走到了生命的盡期,餘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來算,甚至不能按星期來算了。就是有話,也是可說可不說的了。 但是,不幸我捲入了「歷史的糾葛」——直到現在,外間好些人還...
评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何必說?——代序 話既然是多餘的,又何必說呢?已經是走到了生命的盡期,餘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來算,甚至不能按星期來算了。就是有話,也是可說可不說的了。 但是,不幸我捲入了「歷史的糾葛」——直到現在,外間好些人還...
图书标签: 瞿秋白 文学 历史 中国近代史 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友谊出版社 中国历史
瞿秋白在就义前夕写下《多余的话》,全文两万余字,总标题后引《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作为题记。正文共列7个标题:何必说——代序、“历史的误会”、脆弱的二元人物、我和马克思主义、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文人”、告别。《多余的话》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他的坦诚与真实,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人”。文中表达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的革命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给后人留下了不同解读的历史谜题,也曾给他身后造成了诸多误解与政治的余波。
至少是《多余的话》值得一读,看到"告别"很感动的,人之将死,其言也真,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想枉担"烈士"的虚名去的。明明是一个书生,但为时所驱,粉墨登场,主持大局,终于可以卸妆谢幕了,永恒的休息。明知自己不了解生活,但也懒怠去走进"话不投机"的现实生活。瞿秋白提了一个很棒的问题,为什么读书人一定要治国平天下呢?这不禁让我想到老杨了,明明只想做个天下太平拿拿退休金的历史学家,但还是被众生推到那个位置上,前有莱皇,后有垃圾组织,最终半路殉职。 瞿秋白如果知道,后来他的遗书最后还是散布开了。后世的人,理解了他。他应当是喜悦的。 七月最后一个下午,在一家死亡芭比粉的汉堡咖啡店读完。
评分我看完了传记才看的《多余的话》,看完之后想说什么,却发现语言贫乏。只说我很喜欢他吧,和喜欢契诃夫、茅盾一样戏院。
评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多余的话》一辑真诚而令人唏嘘不已,其他篇目真是不知所以然。
评分瞿秋白同志,字熊伯,性格内向,做事被动不擅拒绝,梦想去一个小镇读书看片荒废余生,是个非常可爱的豆瓣er。留给后世的至理名言是:“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
评分第一部分多余的话简直太发人深省,在传统文人的文化中长大,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大概能够理解瞿秋白内心的巨大的撕扯,怀揣着美好的理想主义,但又无法放下对生活中美的追求,我时常也会有这种矛盾。深刻的自我剖析,让我对这种矛盾理解的更深入,但却没有答案,可能每个人的对待方式都不一样吧。后面的两部分杂文集,我觉得跟鲁迅的尖锐不相上下,也感受不到写文章时内心会是一个如此挣扎的人。有的文章会触动我,大多还是带有那个时代和团体烙印吧,而且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难免会有局限性。
多余的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