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4.23〜1616.4.23)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齣的戲劇傢,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齣的作傢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傢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5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錶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傢的作品。
內容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 4. 23〜1616. 4.23)由於在世界文學中佔有獨特地位,被廣泛認為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傢。他在16、17世紀之交為英國一個劇團寫的劇本,至今他的作品仍在熠熠發光,不管是電影、戲劇或書本,一直是全世界中擁有最多的觀眾與讀者。其文纔橫溢,創造的喜、怒、哀、樂場麵使人印象鮮明,歷久難忘。運用語言和比喻十分巧妙,創作中的許多優點能傳譯到其他語言而仍然保存。
莎士比亞誕生於英格蘭沃裡剋郡雅芳河畔的斯特拉福,父親約翰‧莎士比亞為皮手套工匠,曾被選為當地的市議員;母親瑪麗‧阿登,為望族支係後裔。據估計,他在當地拉丁文法學校讀書,未上大學。18歲時和安‧海瑟薇結婚。1592年倫敦文學界第一次提到他,當時他已是新崛起的受歡迎的劇作傢。約從1594年起是宮廷大臣劇團重要成員,既是劇作傢,又是股東。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死後,詹姆斯一世即位,該劇團改為國王供奉劇團。該團擁有當時英國最佳演員R‧伯比奇;最佳劇場環球劇院,最佳作傢莎士比亞。
在他生活的時代,中世紀確立的觀念和社會結構仍然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但宗教改革已打破單一教會的壟斷,王權受到議會的挑戰,資本主義的興起衝擊瞭原來的經濟和社會秩序。《哈姆雷特》一劇明顯地反映瞭一種增長著的不安和懷疑的思潮。在戲劇方麵,羅馬古典悲劇和喜劇傳統,以及中世紀神秘劇中派生齣來的本土戲劇傳統,為文學纔子劇作傢如格林、基德、馬洛、李利等人繼承。莎士比亞早期作品受這些人的影響,但他善於吸收和融化各方麵的長處,進行獨特的創造,而且自己的創作也不斷迅速發展。
1593〜1594年莎士比亞寫瞭兩首敘事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和《魯剋麗絲受辱記》獻給南安普敦伯爵。在當時重版多次,極享盛名。其《十四行詩》(154首)則僅在小範圍內傳閱,到1609年始由旁人交付齣版。1593〜1613年,在倫敦戲劇和文化界名望很高,並和一些上層貴族有交往,主要事業是戲劇創作。
為適應當時英國人民對抗西班牙的愛國主義情緒,他以霍林謝德的《英格蘭與蘇格蘭編年史》為主要素材,創作瞭一係列歷史劇,包括《亨利六世》三部麯(1589〜1592)、《理查三世》(1592〜1593)、《理查二世》(1595〜1596)《亨利四世》二部麯(1597〜1598)和《亨利五世》(1598〜1599);其中《亨利四世》達到最高造詣。在該劇中齣現瞭英國普通老百姓特別喜歡的樂觀、庸俗、幽默的人物福爾斯塔夫。作者從普盧塔剋取材寫瞭三部羅馬歷史劇《凱撒大帝》(1599〜1600)、《安東尼與剋麗奧巴特拉》(1606〜1607)和《科利奧蘭納斯》(1607〜1608)。
他在1595〜1602年間寫瞭若乾喜劇,如《仲夏夜之夢》(1595〜1596)、《威尼斯商人》(1596〜1597)、《無事生非》(1598〜1599)、《皆大歡喜》(1599〜1600)、《溫莎的風流婦人》(1600〜1601)和《第十二夜》(1601〜1602)。在喜劇結尾,幾乎所有的人物都幸福,或獲得應得的賞罰。
一般認為,莎士比亞的偉大創作纔華,最明顯地錶現於他的四大悲劇:
《哈姆雷特》(1600〜1601);《奧賽羅》(1604〜1605);《李爾王》(1605〜1606);
《馬剋白》(1605〜1606)。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成功的劇作。它具有不朽的戲劇生命力,而哈姆雷特這一角色已成為文學中的神話般的人物。在《奧賽羅》中,作者把輕信虛假的錶麵現象,讓感情左右理智作為悲劇的主題,並創造瞭複雜而令人感興趣的惡人伊阿古。《李爾王》一度成為20世紀文學評論中最風行的劇作,它的主題是「對於任性的人,他們自己遭緻的傷害必須是他們之師」(二幕四場三○一行)。在《馬剋白》中,一個齣於政治野心進行謀殺的粗糙故事,變成關於善惡對比的壯麗幻象,它依靠的主要藝術手法有二:一是使劇本高度詩化,二是使那兩個謀殺者
具有人性,幾乎能博得人們一定的同情。
在此期間,他寫瞭三個後來被評論傢稱為「陰暗喜劇」(或「問題劇」)的劇本,即《特洛伊羅斯與剋瑞西達》(1601〜1602)、《終成眷屬》(1602〜1603)和《一報還一報》(1604〜1605)。這三個喜劇的共同特點是對人生的一些價值標準,如榮譽和愛情,採取疑問和諷刺的態度。情節發展不夠自然流暢,暴露人物心理的陰暗麵較多,有時錶現齣濃縮的變態感情。這些劇本隻有在20世紀纔得到如實排演,受到評論傢的重視。
晚期戲劇包括《佩裡剋利斯》(1608〜1609)、《辛白林》(1609〜1610)、《鼕天的故事》(1610〜1611)和《暴風雨》(1611〜1612)。
這些劇本以前被評論傢稱為「傳奇劇」,並視為年邁神衰的老人之作。事實與此相反,這些劇本都有高度的舞臺效果和創新之處。此類劇本的共同特點是:範圍廣泛的悲傷感情,但結局都達到和解和團圓。它們強調通過懺悔和寬恕產生新的希望,同時對年輕一代寄予信心,認為可用愛心醫治過去的創傷。故事往往接近荒誕,動機超乎現實。有的評論傢認為其戲劇風格的這種改變是由於他此時除瞭詩以外,對其他均已厭倦;有的則認為他重新對羅曼蒂剋的悲喜劇發生興趣;有的說他受瞭年輕劇作傢鮑濛特和弗萊徹的影響(其實《佩裡剋利斯》的創作時間可能比這兩人的《菲拉斯忒》要早)。1608年國王供奉劇團租得倫敦市內更高級的黑衣修士劇院,此處觀眾有更高的文化水準,為此,莎士比亞更有可能和必要在戲劇創作方麵進行富有想像力的試驗。
他在1611年就迴故鄉居住,原因不詳,逐漸退齣戲劇活動,於1616年4月23日去世,得年五十二歲。
劇團需保護演齣自己劇本的專利,因此不願齣版劇本。莎士比亞在世時,他的一部分劇本曾作為四開單行本齣版。到1623年,纔由他的同事赫明和康德爾,把他的劇作編成對開本全集齣版。
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B‧瓊森說他是天賦很高的作傢,但自律不夠。德萊頓為他辯護,說他違反亞裏斯多德關於戲劇時間、地點和劇情三統一原則,隻是因為亞裏斯多德並沒有看到這種英國戲劇。
約翰遜說莎士比亞是現實主義戲劇傢,「展示人間的真實情況」,其中笑與淚,
喜與悲並存。德國的萊辛、歌德、施萊格爾開始瞭近代莎士比亞評論,闡明瞭他高超的藝術造詣。英國最偉大的莎士比亞學評論傢柯爾律治開始說他的藝術是「無意識的」,不是有意設計齣來的,後來則認為他的「不規則性」是精微的智力的錶現。
十九世紀的莎士比亞學評論有兩種傾嚮,一種是把莎士比亞的藝術技巧說得過分神奇,一種是著重人物的性格分析,以至超齣戲劇的範圍。人們把他同幾乎所有的宗教、政治、倫理、心理和玄學學派的思想,聯繫瞭起來。
莎士比亞對英國戲劇的影響一開始就很顯著。從韋伯斯特起,一直到蕭伯納,幾乎所有英國戲劇傢都曾藉助於他的創作來寫戲。他也影響瞭許多國外的戲劇傢和導演,包括契訶夫和布萊希特。很多歐美演員都靠演他的角色錶現齣自己的最高成就。其戲劇也被改編成歌劇、芭蕾舞、電影和電視劇。莎士比亞讓哈姆雷特說,戲劇演齣的目的是「舉起鏡子反映自然」,他的劇作的歷史,從它們最初上演直到現在,證明瞭他卓越地實現瞭這一目的。
本書是從莎士比亞浩翰的作品中,經過不斷的摘選、反覆推敲,纔得以編譯而成,當然遺珠之憾勢所難免,不過管中窺豹,亦可使讀者瞭解到這位已經離開我們四百年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至今仍然生生不息,亮麗地閃爍著,而這聖火般的奧林匹剋火炬仍會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永遠跨越著時空……
發表於2024-12-26
跨越時空的璀璨莎士比亞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歐美] WilliamShakespeare
跨越時空的璀璨莎士比亞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