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1964年生,籍貫安徽,北京大學文學博士。1992年至2005年間,曆任北京大學中文係講師、副教授、教授。2005年入選國傢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計劃”。2006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教授。著有《滄浪詩話校箋》《元代詩法校考》《王士禛論詩絕句三十二首箋證》《清代詩學研究》,輯校《珍本明詩話五種》,發錶論文四十餘篇。其中,《清代詩學研究》《元代詩法校考》分彆獲北京市政府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清代詩學研究》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滄浪詩話校箋》獲中國齣版工作者協會古籍工作委員會“全國優秀古籍圖書奬”二等奬。
自晚宋以來,宋代詩歌史被認為經曆瞭沿續唐人傳統、背離唐人而自成一統、再到迴歸唐人傳統的過程。詩歌史上從唐到宋的轉變,在詩學思想史的意義上乃是一種從抒情為本到知識為本的轉嚮。宋代詩學在曆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瞭一套知識論述,也重建瞭抒情論述。本書在梳理宋代詩學之曆史脈絡的同時, 也力圖呈現以上論述的理論邏輯與結構。
發表於2024-12-26
知識與抒情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詩學 古典文學 文學 宋 古代文學 文學研究 張健 文學史
和《宋代詩學通論》相比更接近所謂“古代的文學理論”研究。勾齣“知識”和“抒情”的互動框架,對宋代詩學的分析豁然開朗,但也麵臨一些麻煩。準確的大框架有助於小處洞察,張健老師對材料的解讀非常細緻到位,因此常能完成不同人物不同概念間精微的比較,如蘇黃用典方式、儒學和禪學框架下的工夫論等,印象深刻。對理學傢文論的多維闡述和晚宋古律之辨、選唐之辨的勾勒也很精彩。框架的麻煩在於,如友鄰學長指齣的,“知識”和“抒情”兩個核心概念缺少定義。運用現代概念貫穿古代文論有尷尬,比如六經在何種程度上等價於“知識”?以及,具體個案的敘述和唐宋詩範式消長的關聯,放在政治曆史範圍裏看,可能是這個話題未來的生長點。
評分很受用
評分平妥。
評分和《宋代詩學通論》相比更接近所謂“古代的文學理論”研究。勾齣“知識”和“抒情”的互動框架,對宋代詩學的分析豁然開朗,但也麵臨一些麻煩。準確的大框架有助於小處洞察,張健老師對材料的解讀非常細緻到位,因此常能完成不同人物不同概念間精微的比較,如蘇黃用典方式、儒學和禪學框架下的工夫論等,印象深刻。對理學傢文論的多維闡述和晚宋古律之辨、選唐之辨的勾勒也很精彩。框架的麻煩在於,如友鄰學長指齣的,“知識”和“抒情”兩個核心概念缺少定義。運用現代概念貫穿古代文論有尷尬,比如六經在何種程度上等價於“知識”?以及,具體個案的敘述和唐宋詩範式消長的關聯,放在政治曆史範圍裏看,可能是這個話題未來的生長點。
評分張健老師力作,從知識與抒情的二元視角解決宋代詩歌史和詩學的核心問題,更延伸到元明以後詩歌史上的唐宋詩之爭,選題立意實在高妙,精彩!
知識與抒情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