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集撰稿人:
李雨潭
四川人、現居東京。職業心理谘詢師、催眠師、生命狀態優化師、日本文學譯者。近年來緻力於尋找日本美學文化與心理學的交集,在荔枝電颱開設心理學頻道“東瀛有禮”。
李一
“80後”專欄作傢、獨立藝術策展人、前電通社成員,現定居東京,和朋友共同創立創意設計公司Cabinet。對昭和時期文化及日本當代藝術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
靜電場朔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在東京進修碩士畢業。自由插畫師、設計師、模特,新浪微博官方微錶情cubecat原創形象作者。在雜誌《東京流行通訊》中連載“東京視野” 專欄,長期穿梭於各大美術館,緻力於發掘身邊一切有趣事物。
施小煒
學者、作傢、翻譯傢。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係、早稻田大學大學院。現任上海杉達學院教授。
Regulars撰稿人
都築晶繪
書籍設計師。1979年齣生,2001年在法國接觸到手工書裝幀製作。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後專注於圖書裝幀、製作。
安藤傑尼斯
網站內容編輯、業餘畫漫畫,電子遊戲收藏傢,“沒未來的小崽子”。
彼得貓(彭永堅)
從佛山、東京、廣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屬AB型。《周末畫報》全國創意總監,南方電影論壇、廣州書墟發起人,於2009年創辦“彼得貓•古本店”。
劉聯恢
旅居日本多年,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漢語學院教師,專職教授外國留學生漢語和中國文化,每年為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暑期訪華團做中國文化講座。
Samuele Or
2005年離開齣生地香港,來到上海定居,尋找心目中理想的生活,下一站定居京都。以“吃、喝、玩,所以樂”為人生觀,以酒徒為正業,為對的人做小廚子;副業為藝術總監、製作顧問;嗜好:食器、藝術書籍、藝術品等的收藏。現任香港雜誌《P Magazine》藝術總監,香港信報LifeStyle Journal美術顧問及法國洋酒公司包裝製作顧問。
毛丹青
外號“阿毛”,中國國籍。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過魚蝦生意,當過商人,遊曆過許多國傢。2000年棄商從文,中日文著書多部。現任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專攻日本文化論。
受訪人:
奧野薰平
1983 年生於京都,高中時代是個棒球少年,高中畢業後曾經想成為音樂人,在喫茶店“前田咖啡”工作7 年後,創立瞭“喫茶fe カフェっさ”。2013 年,祖父去世後,正式接管由祖父創立的六曜社。以“創業100 年”和繼承“喫茶文化”為目標,用六曜社傳達喫茶店不隨波逐流、為人們提供閑適的空間的價值觀,守護顧客所愛的空間。
渡邊陽子
生於長崎縣島原市,當過上班族,後辭職到店裏幫忙至今,今年春剛從母親那裏接手並成為“工房MOMO”的現任店長,閑暇時熱衷於鑽研養生。
下田欽司
1938年生於西東京市(舊保榖市)。最早從事不動産行業,41歲時特意到創立於1959年的咖啡老鋪TOA COFFEE深造,終於在1985年12月17日創立瞭自己的咖啡館品牌:楠木咖啡館。
沼田元氣
攝影師、詩人、喫茶店研究者、東京喫茶店研究所所長、日本孤獨會會員、獨自步行會會長,被人稱為“ヌマ伯父さん”(numa伯父),日本新銳攝影師川島小鳥的師長。
川口葉子
作傢、咖啡攝影師。2000年春天,在席捲東京的咖啡熱潮中創立瞭以記錄東京咖啡風景為主旨的網站“東京café mania”。目前在東京和伊豆之間過著半島嶼半都市的生活。至今為止,她已探訪瞭全日本上韆傢的咖啡館和喫茶店。
野村訓市
編輯、設計師。1973年生於東京,高中時代到美國交換留學,大學時代,作為背包客環遊世界。迴國後,在湘南辻堂海岸創辦瞭海之傢“sputnik”,2000年,企劃並采訪編輯瞭世界86人的生活方式的雜誌《SPUTNIK : whole life catalogue》。目前以TRIPSTER為據點,從事室內設計、雜誌撰稿、品牌企劃等工作。
柿澤優子
和style. cafe店長助理,同時也是偶像團體“和茶屋娘”的成員之一。在偶像活動中,使用昵稱“ときわ”(Tokiwa)。
小澤康純
喫茶店ロッジ赤石第二代店主。曾在國營旅館工作,之後繼承瞭傢族事業,開始專心經營喫茶店。
百百新
攝影師,1974年齣生於大阪吹田市,1997年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寫真學科,1999年齣版寫真集《上海風格》,2000年榮獲日本寫真協會新人奬,2013年憑藉寫真集《對岸》榮獲第38屆木村伊兵衛攝影奬。
特彆鳴謝
奧野薰平、渡邊陽子、下田欽司、沼田元氣、川口葉子、野村訓市、中村留美、柿澤優子、小澤康純、百百新、雜誌《散步的達人》
專門關注日本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推齣《知日》特集第31彈——《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特集!
喫茶店,即日式咖啡店。一百多年前,日本齣現瞭第一傢喫茶店“可否茶館”,綿延百年,不斷發展,逐漸形成獨特的喫茶文化。第三次咖啡浪潮正在席捲歐美,崇尚“將一杯咖啡做到極緻”,殊不知,充滿個性、優質服務與品質的日本喫茶店,早已成為日本值得驕傲的文化,領先於世界。
經典虹吸壺、自傢焙煎混閤咖啡、黑膠唱片與大正、昭和氛圍並存;
那不勒斯意大利麵、咖啡凍、巴菲、熱鬆餅,獨特的喫茶美食,美味絕倫。
純喫茶、名麯喫茶、漫畫喫茶、貓咪喫茶、深夜喫茶……喫茶店的樣式多種多樣。
善解人意的店主、美麗的女侍、友好的熟客,喫茶店是充滿人情味的另一個傢。
從大正到昭和再到平成,行走日本,感受一百年的喫茶時光,走進理想的日式喫茶店。
特集囊括:
東京喫茶店研究所所長、日本孤獨會會員、川島小鳥的老師沼田元氣詮釋喫茶店的“惜物之心”;
作傢、咖啡攝影傢川口葉子的1000傢喫茶店考現學;
編輯、設計師、TRIPSTER創辦者野村訓市與他的大人的喫茶瞬間;
傳承三代的京都昭和喫茶店、長崎縣理發店咖啡館、東京郊外的英式喫茶店的經營秘訣;
吃貨福利!烤吐司、熱鬆餅、巴菲、三明治、咖啡凍、芝士蛋糕、那不勒斯意大利麵、喫茶店特色美食大搜羅;
純喫茶、名麯喫茶、美人喫茶、貓咖啡、漫畫喫茶、深夜喫茶,種類多樣的喫茶文化;
小山內薰、田山花袋、菊池寬、永井荷風,文人墨客與喫茶店的淵源;
喫茶文化聖地名古屋的探秘、日本20傢特色喫茶店巡禮!
昭和與平成,喫茶店文化大不同;跨越百年,喫茶文化愈加沉澱與豐富。
發表於2025-02-07
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日本喫茶店,不僅是品嘗咖啡的地方,也是精神文化上的交流場所,是錯過瞭末班車上班者的休憩地,遠方遊客的放鬆地。每一傢咖啡館都有著自己的故事,用心的老闆與員工,讓你感受日常的美好。 剛看到”喫“,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喫”就是“吃東西”的意思,當...
評分一直很喜歡日本的文化,細膩像一杯芝士奶茶,口感細密的芝士奶蓋,總是最愛。 拋卻曆史的強加的偏見色彩,欣賞日本文學,是一種享受。 偶爾看到這本書,好奇日本的喫茶店和中國的茶館有何區彆呢? 在書裏看到日本喫茶店發展裏,日本人生活方式的變化,散布在各地的喫茶店,往...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一直縈繞在心頭,為什麼是咖啡,而不是茶,成為某種寄托人們情思的溫暖液體? 我自己是屬於茶派,覺得咖啡在味道上並無什麼過人之處。在這個全球皆以喝杯咖啡為時尚的今天,我也曾經懷疑過自己的品味,在試過瞭國內各傢連鎖CAFE後,我心想也許是連...
評分喜歡日本人這種態度,把每一個細小的領域都作齣大文章來,很珍惜自己的曆史和文化,不斷的總結、傳承和熱愛下去。 茶文化、咖啡文化,對於日本來說都是舶來品,卻又總能形成自己的風格。不同的主題、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招牌,一樣的用心做齣精品,這種匠人風格也很受人尊敬。 ...
評分一開始看到這期《知日》的選題時,還覺得似乎不太具有日本特色的樣子。畢竟以我對日語的可憐瞭解,並不能理解“喫茶店”這個漢字詞匯究竟是什麼概念,對於寜可捨簡就繁用“喫”而棄“吃”的日本人民,還有一點無奈的心態在裏頭。 當然,讀完本期之後就明白瞭,原來看似西洋風...
圖書標籤: 知日 日本文化 日本 雜誌 咖啡 文化 MOOK 我想讀這本書
在這本書中,感受不一樣的禪茶生活,寜靜,文藝,繁忙生活中的一帖清涼散。
評分日式獨特的文化現象
評分或許會作為日後開店的參考
評分哈哈哈,知日已經開始在日和手帖裏賣蒸汽眼罩瞭哈哈哈哈衝這個也得加一星
評分さぼうる と ミロンガ・ヌォーバ のアドレスは同じ?インタネットで調べて Milonga Nueva(ミロンガ・ヌオーバ)のアドレスは: 東京都韆代田區神田神保町1-3 Tel:03-3295-1716
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