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心
山東臨胊人,一九五八年生於高雄鳳山。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並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小說獎,現專事寫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未了》、《時移事往》、《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小說家的政治周記》、《學飛的盟盟》、《古都》、《漫遊者》、《二十二歲之前》、《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獵人們》等書。
「三三」成為歷史,《三十三年夢》從「三三」的灰燼中升起,紀錄了一個人如何忠實、忠誠地穿過多變的時代,穿過不變的京都地景,尋找並看守自我靈魂「自由」的過程。——楊照
我清楚記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笑語。
我第一次來京都至今,櫻花已開過三十三次了。
儘管昨天傍晚才來過,我走在通常無人、但它不管濃蔭的夏天或蕭索的冬日都同樣泛著青光的石板路(只路邊灌木叢中終年有一家子貓),總是心內既波動又安定,彷彿從沒離開過。
寧寧道上人影幢幢,我看到在愁煩心事、在想著自己進行中的小說的三十出頭那時以為自己好老人生已走到盡頭現在看去多麼年輕的自己,
我看到牽著女兒、彎下身子與大頭妹說話的唐諾,
我看到二十二歲時穿著長襖打兩條及胸辮子、出神出世的天文,
我看到因疾走而長袍角揚起的胡蘭成爺爺,
我看到盛年時的父母,我看到宏志宣一倆牽著阿朴的背影,大春美瑤和兩歲的張容,丁亞民盧非易杜至偉黃宗應這些少年友人,老焦焦雄屏的比我還愛進玻璃小店,一僧一道也似的吳繼文和黃 錦樹,當時的好友蕭維政老蕭,當時我最喜歡的以軍鄭穎,正益小鄭一家,麗文乃菁馬各,最能走最會看的俊頴,侯子……,更別說坐在嬰兒推車裡專注兩眼不言不笑的盟盟。
我清楚記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笑語。
我第一次來京都(一九七九)至今,櫻花已開過三十三次了。
一九七九年開始,二○一三年重回京都故地,幾次盤桓漫遊京都時空中。京都,說是故地,其實早已自初履後幾次再臨流連,再加諸回憶與情感的重量,對它的熟悉已僅次於居住的台北。
那裡的街道、佛寺神社、一叢叢櫻花與嫩芽、迎面的相識臉孔,如同另一個故里。這個他方,經由朱天心自身的疊覆揉合,被她漸次回想梳理收進。回望三十三年,從中再看過往歲月,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幾番出入,這才發現,記憶深刻、情感強烈執拗,不因時間而流損。
翻完朱天心的书,羡慕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书中洋洋洒洒数十篇文章写的十之八九都是京都的游记,倒不是觉得京都多么令人心驰神往,而是旅行这件事情,非得有钱有闲才行,无钱穷游,吃不好住不好,也有人喜欢这样,认为别有一番趣味,但我私心认为,旅行不用点钱是怎么都说不过去...
评分翻完朱天心的书,羡慕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书中洋洋洒洒数十篇文章写的十之八九都是京都的游记,倒不是觉得京都多么令人心驰神往,而是旅行这件事情,非得有钱有闲才行,无钱穷游,吃不好住不好,也有人喜欢这样,认为别有一番趣味,但我私心认为,旅行不用点钱是怎么都说不过去...
评分我想起六年前台北辛亥路的山坡巷子,那时我是朱家迷,背包里揣着一本三三书坊出版的《击壤歌》,循着书中旧址,景美老房子,一棵桂花树,只为看一眼三三少年们当年办刊物的所在,追想一段旧年华。正闲闲地走,远处一只猫咪走过来,围着我打转。我觉得亲切,蹲下身逗它,这时天...
评分不是书评,记录一下自己读完后的感受。 看这本书拉了条很长的时间战线。草草地看,边看边忘。 并没有太多对景色的描写,对我不当真的计划中的京都游简直毫无帮助;也没多少在景色中的感悟,我都没感受到她为什么喜欢京都。 文笔刚开始也有点不适应。不一样的环境,孕育出不一样...
评分在关西的这几天,零零碎碎地读朱天心的《三十三年梦》。醒来读一阵子,坐新干线的时候读,偶尔在景点走累了也拿出手机读。差不多填补了独自旅行中所有想找人说话的缝隙,一个真正的旅伴。回到东京那天,这书也读完了。 因为她写的正是我玩耍的京都以及附近的宇治奈良(还有一小...
拿什么拯救你呢天心小姐。
评分小說家如此慷慨展示自己的寫作素材,仿佛一場豐盛筵宴前的廚房橫截面:水汽氤氳的,綠意蔥蘢的,從豐潤逐漸轉向枯竭的,嫩生生、辣生生甚至血肉淋漓的……唉竟有些不忍看。
评分作者还是写了一次“念真”名字的不都是“矿子”。好想具体知道作者和妹妹、作者和骆以军之间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无聊读者捂脸
评分我覺得黃錦樹評得很對。拿“我記得”作為方法,有危險。何況這個我,證諸過往,確有可能意必固我。試舉一例,如果蔣曉雲沒有在也差不多是33年之後復出糾誤,那麼朱家姊妹到今天肯定仍然一致記得:蔣也是眷村子弟。幸好蔣還健在,還復出,還介意而且還願意挑明了說:妳記錯了,這不是我。
评分“要勇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