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政緯
1989年生於雲林北港,成長於後山臺東。東華大學歷史學學士(2012)、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2015),現為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領域為明清文化史、中朝關係史。曾獲史語所2013年「黃彰健院士學術研究獎金」,並有〈寓思明於志怪:董含《三岡識略》的歷史書寫〉、〈從中朝關係史看明清史研究的新面向〉等專文發表於學術期刊。
发表于2025-02-07
眷眷明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明清史 历史 东亚史 明史 燕行录 朝鲜王朝 朝鲜 朝鲜史
★本書榮獲2013年中央研究院黃彰健院士學術研究獎助
1600-1800年代的朝鮮王朝,竟然也曾經歷從「去中國化」到「本土化」的過程?
1644年,明朝滅亡,原為皇明屬國的朝鮮自此開始了「思明」的文化現象,本書時間跨越兩百餘年,徵引29種《燕行錄》和32種朝鮮士人文集,完整探討晚明至清中葉,朝鮮士人對於「明朝」的討論,並以清朝儒生作為參照對象,考察朝鮮思明文化的論述、實踐及其終結的曲折過程;以及朝鮮燕行使歸國後的反應與影響。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38號
名人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林麗月
中韓關係研究論著,時間跨越200餘年,徵引29種《燕行錄》+32種朝鮮士人文集--「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突破『遺民』課題一向自囿於中國史範疇的侷限,開啟從比較的角度、以中國為參照對象探討中朝關係之新頁,使『朝鮮史』與『明清史』得以合流。所得論點多所創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林麗月
选题好,朝鲜“思明”现象有较多的解读。 个人觉得对宗藩体系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到底是忠于一个朝代还是一种文化?从北伐,思明到北学,最终朝鲜大义觉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天下观。不幸的是,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朝鲜和韩国不仅去中国化,也在去日本话,转为对过去历史的强化来塑造新的国家观念。 不足是论述略显拖沓 。
评分台湾博士的硕论,论述颇为精到,盖受葛兆光之《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札记》与孙卫国之《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之影响。文中有三处不当之疏误:1.第73页,崔溥生辰年标注错误。2.第75页“朝鲜地处东北,接壤于中国,蒙古地区与俄罗斯,加上野心勃勃的日本”,查谭其骧所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其实朝鲜尚未与俄罗斯接壤,二者接壤系鸦片战争以来帝俄频频索地而致,且其实同朝鲜接壤者,亦非蒙古,实乃女真地区。3.第238-239页所载附录之表格,朝鲜太祖,定宗,太宗,端宗,光海君,高宗均系特殊缘由而或退位或建立帝国,故其截止年限非为其去世年限。再者,表末所写计25君,查表格所列应为26君,盖将朝鲜末期之高宗舍去,其人虽更改国号,然其主要时间应在朝鲜时代,故不当舍
评分個人認為這本書比葛兆光丶孫衛國好之處在於前兩者都只是「從周邊國家看中國」,沒有意識到周邊國家如何隨著中國政治變化而改變。 韓國人從「尊明」到「奉清」是一場「解殖」的內心掙扎,他們選擇「奉清」一方面是需要清政府來援助抗日,從國際關係而言是一種扈從行為(bandwagoning),另一方面也是韓國人從中國這個文化帝國的「遺民思維」中解脫,建立主體性過程的關鍵時刻,所以他們才在後來歷史書寫中將韓國人保留的明朝文化習俗內化成自己文化,因為他們認定「明後已無中國」,這同時也是一場「去中國化」運動,將文化符號重組並奠定了韓國人的民族主義基礎。
评分选题好,朝鲜“思明”现象有较多的解读。 个人觉得对宗藩体系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到底是忠于一个朝代还是一种文化?从北伐,思明到北学,最终朝鲜大义觉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天下观。不幸的是,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朝鲜和韩国不仅去中国化,也在去日本话,转为对过去历史的强化来塑造新的国家观念。 不足是论述略显拖沓 。
评分很好的选题,作为硕士论文令人佩服。以朝鲜这个他者之眼,观察中国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在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无远弗届的当下,朝鲜士人长达百余年的“思明”似乎变得难以理解。而其中包含的正统意识,夷夏之辨、朝鲜主体意识等等问题,确实值得一一分疏。
眷眷明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