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Schwarzman Scholars)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议程委员会委员。曾先后任教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并曾任世界银行项目顾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会长等职。
罗兰·贝格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荣誉主席;全球多家企业和机构的委员会成员,如德意志银行、美国黑石集团、日本索尼公司、意大利菲亚特集团、德国费森尤斯集团、德国慕尼黑Prime Office集团(董事长)、意大利RCS传媒集团等;并担任德国联邦政府等多国政府的顾问。
发表于2025-02-06
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经济学 我想读这本书 中国经济 经济 李稻葵 经济转型 德国 真心想读
“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基于一流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导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企业治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结构改革。”这就是在金融危机中依然强劲发展的德国,为全球经济贡献的“德国模式”。
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与全球咨询巨头罗兰·贝格发现,中国和德国不仅拥有着相似价值理念与基础机制,在改革目标上也同样相似。两人在无数次思想碰撞后,总结出了现实借鉴。他们从公共财政体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金融监管体系、马克国际化战略、企业基业长青等方面,探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商业模式,为中国改革提出新的建言。
冲着李稻奎和罗兰贝格的大名找来看的书,资料翔实但文笔不怎么样,只看他俩分别写的序就足够了。德国社会精英们经过认真总结过往形成的反过度自由化政治和经济制度,与中国从封闭逐步走向自由的发展令人惊讶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就像两辆相向而行的火车,在这个时点上相遇了。很多诸如房地产调控、中小企业发展、教育体系等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经济转型借鉴之处。
评分说不上借鉴,就是罗列数据和事实,勤恳调研有余,分析深度不够。但确实引起了我对德国的兴趣。
评分编著者来自国际咨询业界实力雄厚的巨头+国内经济界颇为知名的敢于直言的学者,很值得一读。 想必德国模式之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有很多优势可供借鉴。 诚如书中所言,中德之间社会形态相仿,又有很多共同目标,比如保证社会长久稳定,发展基础工业等等。相对于德国,中国自身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尤其面临经济格局重组,国家经济遭遇艰难的“十字路口”,更加需要前人与同辈的指点与借鉴。善于学习的国家才能百年昌盛,基业长青。
评分冲着李稻奎和罗兰贝格的大名找来看的书,资料翔实但文笔不怎么样,只看他俩分别写的序就足够了。德国社会精英们经过认真总结过往形成的反过度自由化政治和经济制度,与中国从封闭逐步走向自由的发展令人惊讶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就像两辆相向而行的火车,在这个时点上相遇了。很多诸如房地产调控、中小企业发展、教育体系等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经济转型借鉴之处。
评分德国重视工业制造业,刻意压制金融业;实行间接税收制度;德国工会可以进入企业监事会参与管理的,企业和工人利益就有了协调机制。两点思考: 第一,追赶的目标往往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第二,文明的底色,原初的基因往往决定了我们真正可以走上的道路。经常看看其它的榜样,非常必要;经常想想自己从哪里来,更加必要。
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