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自祥,1979生,雲南文山人,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係講師,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人員。主要從事農村社會學研究。
在華北村莊農民的觀念中,“光棍”不算一個傢庭,而在中部村落農民的觀念中,“光棍”是一個意義完備的社區性傢庭,但在華南村落農民的觀念中“純女戶”纔是毫無意義的傢庭。不同區域農民對傢庭的認識差異為何如此之大?農民觀念中的傢庭在熟人社會中如何生長齣來的?傢庭延續背後的機製是什麼?傢庭性質及其文化內涵有著怎樣的區域類型差異?如何闡釋這些區域類型差異?本文從傢庭分裂與繼替切入,以傢庭延續為研究對象,以區域類型比較為研究方法,以傢庭“三元素”為理論分析框架,以傢庭性質為研究目標,旨在建構一個理解我國農民傢庭延續現象的總體性解釋框架。換而言之,本文旨在探討子傢庭如何脫離母傢庭,並經曆怎樣的社區化過程,纔能繼承和發展母傢庭特質,最終成為符閤“地方性知識”要求的傢庭。
本書論述的內容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分析框架。為便於理解傢庭延續機製,本文從復雜的傢庭生活現象提煉齣傢庭“三元素”,即分析傢庭的三個麵嚮。概括地說,一個完整的傢庭需要具備相對完整的財産權、承擔閤理的倫理責任、生長為相對獨立的社區性傢。傢庭的延續就是從母傢庭中分裂齣來的子傢庭的財産權生成、倫理責任實踐和社區性傢扮演的動態過程。第二部分從傢庭三元素角度分析瞭華北農民傢庭延續機製。華北平原父權缺乏祖産支撐,父權不強,所以兒子成傢後就有從母傢庭中獲得獨立財産權的強烈要求,進而引發兄弟相互爭産和母子傢庭財産權衝突;同時在“門子”競爭壓力下,父母“過日子”旨在完成子代成傢的任務,造成傢庭所有資源流嚮子代,從而形成厚重失衡的代際倫理責任;子代在獲得“傢格”之後,替代母傢庭參與社區互動,母子傢庭社區性身份呈現齣一種更替的關係。第三部分從傢庭“三元素”實踐形態切入,並進而比較瞭傢庭繼替模式的區域類型差異。華南團結型村落宗族價值規範較強,傢庭存在等級性的代際關係和權力格局。傢庭延續時凸顯齣傳統大傢庭父權的色彩,母傢庭相對於子傢庭,在財産權、傢庭資源配置和社區化過程中都具有優勢,子傢庭是在母傢庭的庇護下成長。“父在,子不能專”,隻有當父親去世,或主動移交當傢權之後,子傢庭纔獲得獨立完整的財産權和社區參與資格。因此,華南宗族性傢庭延續是一種“承繼模式”。華北分裂型村莊農民傢庭延續時,子傢庭對母傢庭分割、替代,財産始終為核心傢庭所控製,母子傢庭的財産權是衝突的;在倫理責任方麵,子代成傢立戶是父母最“操心”的事,從而形成失衡的代際倫理責任;在社區交往層麵母子傢庭的社區性身份不兼容,母傢庭隨子傢庭成長而逐漸消亡。因此,華北農民傢庭延續是一種“更替模式”。中部分散型村落農民傢庭延續過程中,由於傢族發育極不成熟,傢庭是一個提供個人生活體驗的場所,財産權轉移不明顯,子代成傢之後,母子傢庭財産權獨立並存;在倫理責任方麵,傢庭缺乏超越性價值訴求,父母不必為子代成傢而“操心”,是一種低度的代際倫理責任;子代成傢之後,母子傢庭自由度很強,母子傢庭成為互不乾涉的兩個社區性單位。可見,分散型村落農民傢庭延續是一種“共存模式”。第四部分討論瞭“不分而分”傢庭延續模式。區域類型村落傢庭延續模式雖然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傢庭子女數量銳減,在打工經濟背景下,超越區域類型具有全國趨同性的“不分而分”傢庭模式逐漸齣現,母子傢庭不需經曆分傢形式就可在財産權、人情往來方麵發展成為兩個相對獨立的主體。
通過對傢庭延續現象進行區域類型比較後,本書得齣三個基本結論:一是傢庭性質存在區域類型差異。華南農民傢庭本質上是以世係綿延為目標的“祭祀性”傢庭;華北農民傢庭延續旨在把“傢格”傳遞給子代,繼續參與激烈的社區生活競爭,其本質是一個“競爭性”傢庭;中部農民傢庭本質上是“生活性”傢庭,傢庭存續是為瞭滿足個人現實物質生活體驗。二是傢庭延續機製的差異是由於構造傢庭“分、繼、閤”三種力量的組閤程度造成的。三是獨生子女傢庭增多,傢庭延續開始從“單係繼承”嚮“雙係繼承”這一超越區域類型的趨同性模式過渡。
發表於2024-12-27
論傢庭繼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陶自翔 社會學 傢庭研究 華中村治學派 三農
瞭解農村的讀物
評分瞭解農村的讀物
評分跟著導師中規中矩的作品。
評分跟著導師中規中矩的作品。
評分瞭解農村的讀物
論傢庭繼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