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琼琼
一九五○年出生于新竹市,原籍四川眉山。专业作家及电视编剧。早期曾以笔名“朱陵”发表散文及新诗,更兼及童话故事。曾获中外文学散文奖、联合报小说奖、联合报征文散文首奖、时报文学奖首奖。著有多部散文和小说。
★这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获得者袁琼琼,落笔之处如画面有声。
★小时候我们没有想过要了解父亲的过去,也从来没有倾听过他们的光荣与失意。
★很多年后,才明白爱原来有很多种方式,父爱无声,却是这一生都不可或缺的守护。
我有两个父亲,生父和继父。
生父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抗战征兵报 名,他说:“大丈夫赤条条一个人。”就此改名为“一”。这个“一”,把他的人 生分成两半,也把他前半段平空抹去了。
母亲说,在我念小学时,他给我写过八页长的信。可是我不记得了。我记得的是去医院,房间里床铺得好好的,人却不在。他死了。他没有机会老去,我便不再长大。我把记忆留在他的死亡里陪他。
生父去世后,家中困窘。有人劝嫁掉女儿,母亲说:“与其嫁掉小的,不如嫁掉老的。”于是有了继父。
继父清瘦,严肃,口拙,与母亲的争执中始终落于下风,像影子一样疏离于家人。他九十九岁往生。之后,我才发现他做了剪贴本,专门收集我发表的文字。
我有时会想象:在另一个世界,这一胖一瘦两个父亲坐下来谈话。继父会告诉我的生父,我们是怎样长大的。
文/夏丽柠 “在眷村生活,从小就是nobody,在那样的年纪,全世界都认识我,而我也认识全世界。”台湾女作家袁琼琼在《两个父亲》的开篇写道。 袁琼琼生于1950年的台湾新竹,从四岁到十五岁生活在眷村。作为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书,本书讲述的是她“从全世界经过”的童年往事。...
评分流亡不可逆转,沧桑带来故事,时代的悲喜,辗压出欢乐的童年。 有一群人,他们跨海而来,原乡像回不去的旧梦,是流离;有丛聚落,它们因流亡而起建,败落似无法抵抗的宿命,是沧桑。 身在此魂魄在彼的眷村人,有一种特别的五湖四海味,只有自己人才得嗅出这特殊的密码,如不书...
评分文/文小妖 在读袁琼琼的《两个父亲》时,首先让我震动的地方,是袁琼琼质朴温柔的记忆,带着几分坦荡和磊落把一个时代的缩影原汁原味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没有矫情,没有修饰,袁琼琼像一个口齿伶俐的说书人,把汉字编排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受到绘声绘色的同时,也读...
评分文/夏丽柠 “在眷村生活,从小就是nobody,在那样的年纪,全世界都认识我,而我也认识全世界。”台湾女作家袁琼琼在《两个父亲》的开篇写道。 袁琼琼生于1950年的台湾新竹,从四岁到十五岁生活在眷村。作为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书,本书讲述的是她“从全世界经过”的童年往事。...
评分读袁琼琼的散文,会有种“温润的满足感”——叙事平淡,如闲话家常,但其中的深情却会在平铺直叙后深入人心,引人感慨万千。 散文集《两个父亲》是袁琼琼年逾花甲时结集出版的一部作品,记述的是有关自己,更有关一个群体的眷村往事。1950年生于台湾新竹的她似乎是最适合书写...
眷村子弟江湖老
评分有些散,但還不錯
评分#散文集。寡婶抬头看换灯泡邻男宽短裤一瞬失心;生父因前妻掷鞋入酱缸一怒从军客死台湾时作者15岁。父大母10岁1945马上父遇学生美眉母在南京街头,每日护送副官突咬母臂因实在忍不住,外祖母巧斗风月妾;19岁婚想离家,继父开瓦斯行儒雅不笑,生父心梗突逝母抱其鞋几日,护5娃与大20岁的继父吵;性格别扭像未谋面自许婚姻的外祖母,母幼时藏身大锅里躲匪绑票。母娇美其外自备情景。吊客一年不绝看母寡美,独居20年继父被母收伏唯妻是从,爱剪贴拥抱活到99。生父爱闺女。走路回家车钱换零食边走边吃;邻男孩背插刀听哥训险晕倒。第二第三部分是眷村人事和备忘录,没有第一部分精彩。
评分满深情的,但有点碎,也有点重复
评分关于继父的部分真的也没写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