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之道的美學解說
一、講授“《文心雕龍》研究”緣起
二、我對劉勰《文心雕龍》的基本理解
三、我研究《文心雕龍》的旨趣
《文心雕龍》“道心神理”說
一、對劉勰的“道”的四種解釋
二、“天道自然”及其衍化
三、文原自然與“物感”說
四、餘論
《文心雕龍》“道心神理”說新探
一、劉勰的“原道”說是唯心主義的論調嗎
二、“原道”說與“異質同構”說比較
三、“原道”說總結瞭中華古代的創作和理論
《文心雕龍》“體有六義”說
一、“宗經”是“為文之用心”的關鍵
二、“體有六義”中的“體”
三、“體有六義”中的“六義”
《文心雕龍》“文體”四層麵說
一、爭論中幾種不同的意見
二、《文心雕龍》文體論的現實針對性和文化內涵
三、劉勰文體觀念係統
《文心雕龍》“奇正華實”說
一、劉勰“辨騷”的曆史文化背景
二、以“經典”為參照係,但不作為衡量標準
三、“奇正華實”說的理論意義
《文心雕龍》“神與物遊”說
一、“神思”的思想來源
二、“神與物遊”作為藝術想象的基本特徵
三、“神與物遊”開展的條件
四、“神與物遊”中兩種帶有規律性的現象
《文心雕龍》“胸中意象”說
一、劉勰“意象”說溯源
二、“窺意象而運斤”的基本意涵及其價值
三、劉勰“意象”說對後代詩學的影響與後代對它的呼應
《文心雕龍》“感物吟誌”說
一、中國“詩”的古典意義
二、詩歌生成四要素:“感”、“物”、“吟”、“誌”
三、餘論
《文心雕龍》“因內符外”說
一、“體”的意義
二、“性”的意義
三、“體”與“性”的對應關係
《文心雕龍》“風清骨峻”說
一、關於“風骨”內涵的十種不同解說
二、“風骨”是劉勰對文學作品內質美的規定
三、“風骨”生成的原因
四、“風骨”與“采”:內質美和外形美的統一
《文心雕龍》“會通適變”說
一、《通變》篇的主旨:“通”還是“變”
二、“通變”的文論內涵——“會通適變”的“運動”
三、“通變”的關鍵在哪裏
《文心雕龍》“循體成勢”說
一、“勢”的五說
二、“定勢”所定的是語體之勢
三、語體之勢運用的原則
《文心雕龍》“情經辭緯”說
一、《情采》篇研究綜述
二、文學審美論的成熟
三、情、采關係新解
《文心雕龍》“鎔意裁辭”說
一、劉勰“鉻裁”論的現實針對性
二、“鎔裁”的意義與功能
三、“三準”——鎔意的基本功夫
四、“善刪”、“善敷”——“裁辭”的基本要求
《文心雕龍》“聲得鹽梅”說
一、漢語聲律的發現及其在寫作中的運用:由不自覺到自覺
二、《聲律》篇對漢語文學聲律基本內涵的揭示
三、詩文聲律的産生和聲情關係以及“聲得鹽梅”
《文心雕龍》“章明句局”說
一、《章句》與文壇時弊
二、黃侃、劉永濟等前輩學者的解釋
三、安章宅句五大原則
四、“章明句局”說與營造語境
《文心雕龍》“比顯興隱”說
一、三種不同角度的解說
二、賦比興與情感錶現
三、“比顯興隱”說的哲學解說
《文心雕龍》“文外重旨”說
一、“隱秀”四說
二、“隱秀”的美學內涵
三、“隱秀”提齣的背景和生成問題
《文心雕龍》“雜而不越”說
一、同中之異
二、“雜而不越”說的美學內涵
三、“雜而不越”的文化蘊含
《文心雕龍》“質文代變”說
一、研究狀況:一緻中的不一緻
二、文學發展:“質文代變”、“質文沿時”
三、“質文代變”的係統原因
《文心雕龍》“披文入情”說
一、“知音”作為文學鑒賞的高境
二、“披文入情”的障礙
三、“披文見情”的可能
《文心雕龍》“繁略殊形”說
《文心雕龍》“麗詞雅義”說
一、賦的興起及漢賦的成敗得失
二、“麗詞雅義”的矛盾結構
三、達到“麗詞雅義,符采相勝”的途徑
《文心雕龍》“自然成對”說
一、劉勰敘述對偶曆史發展三階段
二、對偶形成的曆史文化原因
三、對偶種類及其優劣
《文心雕龍》論人與自然的詩意關係
一、中西方文學藝術中人與自然詩意關係的發現
二、劉勰的“心物宛轉”說與後人的研究
三、“心物宛轉”說的心理學解讀
《文心雕龍》“陰陽慘舒”說
一、《物色》篇的位置暗含社會與自然並列的思想
二、“陰陽慘舒”說及其現代解釋
三、“聯類不窮”、“情往似贈”與中國“綠色”文論的起點
《文心雕龍》“物以情觀”說
一、劉勰提齣“為情而造文”的針對性和現實感
二、移入與移齣:情感在文學創作中的運動
三、賦比興:情感錶現的三種方式
《文心雕龍》“韶難鄭易”說(初稿
一、樂麯的起源、功能和先王的態度問題
二、對作為一種文體的樂府的界說
三、樂府發展的史實和規律,
《文心雕龍》“君子藏器”說
一、近代詞人,務華棄實
二、批評者多,頌揚者少
三、君子藏器,待時而動
後記
代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