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1950-2015),生于浙江黄岩,做过矿山技术员,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2 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获首届《萌芽》创 作荣誉奖、首届“地球奖”、中国新闻荣誉奖。在经济、地质、能源、医药、文学以及书法等诸多方面有深入研究,被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地理学者”。出版有《大国医改》《怅望山河》《无药》《书风法雨》《温州大爆发》(与陈坚发合著)《沉默的高原》等多部著作。
破坏、消失、毁灭、倒塌、湮没……
为何我们的经济建设
一直伴随着这样沉重的词汇
这是决策的失误,管理制度的缺陷,还是人的短视?
朱幼棣生前的沉郁反思
后望,是为了前瞻。
...................
※编辑推荐※
“一个行将‘绝种’的文人,记下数段行将绝迹的风景,留下行将绝唱的浩叹,这大抵就是《后望书》了。”
这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于时代匆促的步伐中,回望历史破碎之处,反思、诘问那些我们人为造成的历史断裂。他以士大夫般家国天下的济世情怀,留下一曲沉郁绝响。
...................
※内容简介※
一些经典的历史风景正在冷漠中远去,然而总会有人记起。
走在漫漫的路上,我们随同作者,回望。
回望已经毁灭了的天下第一关——潼关。那里,曾是古战场,是北方大风景的结点。
回望在岁月风雨中渐渐湮灭的文化古镇。
回望曾经的长安街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回望中国文化的根脉——胡同与四合院。
回望奉节——已经沉入长江底的历史文化名城。
回望朔风中的阳关和夕阳下的唐代玉门关。
回望曾经的敦煌,祁连云重,远山雪飘,曾经的“塞外江南”变得颓败、萧条。
再走进干涸了的居延海……
无数山川的变迁,半个世纪的风雨。中国工业化所走过的曲折艰难的历程,我们民族所付的沉重的代价,作者一一思考和分析。
——这洪钟大吕般的呼喊,深刻的人文情怀,难道不令人警醒和感动?
去年,朱幼棣在浦东干部管理学院讲课,因为听课的多是水利部门的干部,朱幼棣就避而不谈水利工程的得与失,只讲河流与文化。有学员质问朱幼棣:“你为什么反对南水北调工程? 全班一片寂静。 朱幼棣说:“你是看了《后望书》?书上写得明白,我只是反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评分文/Shirley 我未必热爱旅行,有时却迫不得已。旅途兜兜转转,江河湖海,名胜古迹,游得不少。三门峡、北京城、杭州城、武当山、河西走廊、敦煌、新疆和奉节县。这些地名,在游人眼中皆为热门的旅游景点,除此之外,貌似没什么内在联系。而在朱幼棣的《后望书》里,却将它们共...
评分后望书。 冷气开足的午后,还是感到细密密的汗珠逐渐占领了我的后颈。风一吹,无端打了个寒颤。 这些地方也不是没有走过。熟悉的名字,陌生的故事。 完全陌生的中国。 我们对口口声声着热爱这片土地,对她的认知却少得可怜。她的过往,她的无奈;她的伤口,她的沉默。 让梁思...
评分去年,朱幼棣在浦东干部管理学院讲课,因为听课的多是水利部门的干部,朱幼棣就避而不谈水利工程的得与失,只讲河流与文化。有学员质问朱幼棣:“你为什么反对南水北调工程? 全班一片寂静。 朱幼棣说:“你是看了《后望书》?书上写得明白,我只是反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艰难的,翻开就是满目历史黄沙滚滚,而这些黄沙至今不息。 读这本书,注定是要含着热泪去读的,而泪水过后,悲痛之余,是长长的怅怅的叹息,还应该有深深的反思。 同时,这也是一个恶补常识的过程。我深知自己的常识有多么的匮乏,我不知道原来北京是不缺水...
2018 34+4
评分所以我国的事情循环无上升,悲剧都是自然原因,人消失
评分观点和文笔都一股子申论材料的味道。正确是真正确,无趣也是真无趣。
评分所以我国的事情循环无上升,悲剧都是自然原因,人消失
评分第一篇就看得我心痛 越看越心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