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戈尔丁 (1911—1993), 英国当代最伟大作家之一。出身于英国西南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文学启蒙极早。青年时期在牛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后转读英国文学,1934年出版处女作《诗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加入皇家海军,投身战场。退役后返回学校教授英国文学。《蝇王》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经出版便获得极大成功,之后又出版一系列精彩之作,包括《继承者》、《品契·马丁》、《塔尖》等。1980年,戈尔丁因作品《航程祭典》获得布克奖;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8年被授予爵士爵位。
发表于2025-04-10
埃及纪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戈尔丁对读者极不友好?) 套用一个近乎俗不可耐的表述来说,埃及可谓是威廉·戈尔丁的“一世情缘”:从童年起直到中年岁月已逝,金字塔与尼罗河之国的神庙古墓和相关的历史遗址、人文典故都是他“不思量,自难忘”的心头之痒。冥冥之中,埃及与他之间似乎“有一种关联,一种...
评分旅行,翻译,及活着 ——戈尔丁《埃及纪行》译余散墨 引子或必要的赘疣:当乌托邦的游戏玩砸了 徜徉在上埃及努比亚地区的神庙废墟或卢克索西岸帝王谷的陵墓遗址之间,亲手触摸那巨型雕像或壮伟建筑的红棕色花岗岩基座,遥想那始自石器时代的文明史,除了到此一游的惊喜或满足之...
评分发现尼罗河跟发现一条令山区城市发展成条带状规模的河溪其实并无二致。对于浪花,有一块在河床中间突起的黑褐色暗礁,另自东向西随便哪个方向而来的汩汩流水分成两道,那种不时的卷起沿河的土坷垃的势头,那种有着因旁边的两处坚实陆地而令哪一个乘坐帆船或沿途公路汽车上的人...
评分(戈尔丁对读者极不友好?) 套用一个近乎俗不可耐的表述来说,埃及可谓是威廉·戈尔丁的“一世情缘”:从童年起直到中年岁月已逝,金字塔与尼罗河之国的神庙古墓和相关的历史遗址、人文典故都是他“不思量,自难忘”的心头之痒。冥冥之中,埃及与他之间似乎“有一种关联,一种...
评分15年底去了埃及,16年夏天意外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到18年的现在。如果没有去过埃及,妄想从这书里得到什么攻略启迪,则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作者事无巨细地记录了沿尼罗河漂流在船上的近一个月的所见所感:船员,上船检查的官员,尼罗河上大小船只,岸边观看的人们;经...
图书标签: 埃及 旅行 威廉·戈尔丁 游记 英国 外国文学 文化 戈尔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戈尔丁一直对古埃及魂牵梦萦。1983年,72岁高龄的他得以与夫人重游埃及。他们乘坐一艘破旧的小游艇在尼罗河上吭哧吭哧地航行,随行的还有五名埃及船员。戈尔丁审视现代埃及的日常民生,而这种现实是发生在随处都是古迹遗址的一个古老国度中,这里曾充满了“神秘的巫术、无所不在的神祇、祭司的法力、远古的奇妙魅惑、王室的金碧辉煌与奢靡无度”。他将这次埃及之旅记述成《埃及纪行》一书,忠实而详尽,表露出很多私密化的个人情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与读者坦率地分享他对这片土地的迷恋与旅程中的迷惘和追询。
一本旅行日志,很快翻完。很多人觉得他站在一个西方较高的位置看待埃及,于是太多怨言。他本就不是一个旅行者,他只是“奉命”来记录,不可否认是,字里行间仍有不少引人遐想的闪光点。
评分一本没读完的书
评分表达了对1983年埃及的一些失望和轻度不满,但是,这些即便现在也许也没有太好。开始可能没找到感觉,后面倒是越写越好。这么快看完,也说明这旅程也太空。
评分感觉买到了一本盗版,纸质和装帧狠狠影响了阅读体验。至于内容,读了近百页还没进入正题,阅读欲望被消磨的差不多了,看在钱的份上继续读吧。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英伦作家秀优越,无处不流露着鄙夷。文笔是不错的,翻译也很俏皮,鸡蟹=机械,是对错印的machine(machin)的嘲笑。
评分多打一星给翻译,翻得还算传神有趣,感觉符合原著叙述风格,但作者本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优越感令人不适,虽然都是真实见闻,但语气真的不????️说好的埃及是你本命呢?可能仅限于作者童年幻想中的法老时代埃及吧。
埃及纪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