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己在1970年创下单独攀登世界五大洲最高峰的纪录后,将目标从“垂直的世界”转向“水平的世界”,也就是极地。为了横越南极这一终极目标,他进入地球最北端的爱斯基摩部落,锻炼自己在极地生活的能力,让身体适应气候变化并学习掌控狗拉雪橇的技术。他秉持非凡的决心,用生疏的技术驾驶狗拉雪橇独自出发,途中遭遇各种生死一线的危险。这些事迹让世界知道了植村直己的存在,也让他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最受尊敬的探险家之一。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只身攀登世界五大洲最高峰
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己与爱斯基摩人共同生活的实录
我以前看到夕阳从来不觉得感伤。此刻身在低于零下四十度的格陵兰,想到四个月后才能看见太阳,莫名地感伤起来。
——植村直己
植村直己探险事迹:
•首度冬季单独登上北美洲第一高峰麦金利峰
•徒步纵走日本列岛三千公里
•格陵兰三千公里的雪橇之旅
•北极圈一万二千公里的雪橇之旅
•攀登严冬期的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山
植村直己(1941-1984),日本探险家,毕业于明治大学。他是第一个站上世界最高峰的日本人,并创下世界首位登上五大洲最高峰的纪录。挑战完高山,为了达成以狗拉雪橇独自穿越南极大陆的终极梦想,他先后完成了徒步纵走日本列岛三千公里、格陵兰三千公里的雪橇之旅、北极圈一万二千公里的雪橇之旅、世界最初的北极点雪橇独行,以及攀登严冬期的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山等。不幸的是,在成为世界首位冬季单独登上北美洲第一高峰麦金利峰的人之后,他却与外界断绝了消息。严冬的麦金利峰埋葬了他只身横越南极的梦想。
植村直己的主要著作有《赌青春于群山》(1971),以及代表作“极地三部曲”:《极北直驱》(1974)、《北极圈一万二千公里》(1976)和《北极心格陵兰单独行》(1978)。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乱翻的时候发现的。 因为读<午夜快车>系列,很喜欢陈宝莲老师翻译的作品。这本书也很好看的,推荐。 Naomi为了横贯南极的计划,跑到北极去训练。这个想法就有点好玩啊,不过想想也是有点无奈,南极没有住民嘛。 不过北极的住民也是少得可怜,读这本书我才发...
评分勇敢的生命,永远不停歇的寻找各种山峰与挑战。找到了宿命的人,是幸福的,每一天醒来都知道要干什么,并一直为之努力。 佩服植村格陵兰独自雪橇3000公里之行的勇气和毅力,在途中遇到各种险情,一一迎刃而解,我相信主人公好多次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而这肯定只是他那么多旅途...
评分 评分勇敢的生命,永远不停歇的寻找各种山峰与挑战。找到了宿命的人,是幸福的,每一天醒来都知道要干什么,并一直为之努力。 佩服植村格陵兰独自雪橇3000公里之行的勇气和毅力,在途中遇到各种险情,一一迎刃而解,我相信主人公好多次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而这肯定只是他那么多旅途...
评分柔软厚重的黑色书皮,对作者的尊敬。作者幽默,真实,又无所畏惧,毫不遮掩的讲着自己的故事,他会害怕,会脊背发凉,看到漂亮姑娘会开心,会舍不得杀自己的狗。看着看着,想,等看完这本书去搜搜作者现在怎么样了,会不会像爱斯基摩老人一样,开心的生活在冰原。没想到,在我出生前几年把自己的身体埋葬在麦金利山。
评分感谢作者记录下原始爱斯基摩部落的生活
评分从初到肖拉帕卢克并同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一起,到和当地人一起打猎、学习驾驭狗拉雪橇的技巧,植村君终于独自于黑暗中奔跑在雪冰上,一路向南。途中用观察地形从而使用罗盘及地图判断方向,危险重重,严寒、食物短缺、冰层断裂、内陆吹来的暴风雪而飘至远洋、落水、狗的状况…而作者终于完成往返6000公里独自在海冰上驾驶狗拉雪橇的目标。似乎缺少文明的爱斯基摩人,在和作者接触中的点滴,却常常也让我感到热泪盈眶。我似乎想象的出在极夜无人的海冰上凝视黑暗的感觉,星星也许可以看得到附近的冰山,海风呼啸,最近的人类在数百公里之外…1972三月,有谁会想到在零下四十摄氏度无人的巴芬湾冰面上,正有一个日本人在帐篷中握紧枪支,正做梦也在猎杀北极熊呢?
评分B站种草的“远行译丛”开坑第一本,感觉还不错。从网上的资料看到,这个系列的游记不是简单的“旅游指南”,而是具有人文价值的非虚构文学。这一点在本书中也有体现,正是我喜欢的类型。从爱斯基摩人的文化和生存环境,到作者独自翻越北极的经历,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书中略感不适的地方,莫过于关于吃生肉的描写,不能接受可以跳过,但我觉得忍住反胃的感觉还是十分精彩的。
评分记录祥实,信息丰富,风光人文清楚有力。丰满的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