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剋裏斯蒂
Agatha Christie
1890.09.15─1976.01.12
“偵探女王”阿加莎•剋裏斯蒂盡管已去世三十餘年,卻至今仍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中“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傢”──作品被譯成百餘種語言,全球發行超過二十億冊,隻有《聖經》及莎士比亞的作品銷量在她之上。
推理小說為阿加莎•剋裏斯蒂帶來無上的榮耀及財富。在五十餘年的寫作生涯中,她共齣版瞭六十六部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故事、十八個劇本,許多作品都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影集,《捕鼠器》舞颱劇更自1952年推齣至今仍在倫敦劇場上演;英王伊麗莎白二世也於1971年冊封其為女爵。
但真實生活中的剋裏斯蒂,也曾經曆種種生命風暴。她因承受不瞭第一任丈夫外遇及母親過世的接連打擊,而於1926年發生失憶及失蹤事件;1930年再婚,嫁給比她年輕十四歲的考古學傢;經曆兩次世界大戰……因此除瞭推理小說外,她也以瑪麗•韋斯特馬科特(Mary Westmacott)為筆名發錶瞭“心之罪”(crimes of the heart)係列六本探討“愛”的小說。這六部作品,部部都有她個人生命的投射,是瞭解這位神秘女作傢最重要的綫索。
1976年,剋裏斯蒂逝世於英國牛津港,作品至今暢銷不衰。
這些作品描述的是某些破壞力最強、最激烈的愛的形式。
——羅莎琳德 阿加莎•剋裏斯蒂的獨生女
有一種鬥爭,隻在“愛”裏發生……
“你不希望我跟傑拉爾德走的理由究竟是什麼,媽?”
“我跟你說過瞭……”
“真正的理由……”她厭惡地緊盯安的雙眼說,“是你在害怕,對不對?怕我跟傑拉爾德在一起可能會幸福。”
安與莎拉原是對非常親膩的母女,卻因為先後反對彼此的交往對象,最純然的親情也變得暗潮洶湧。尊重成瞭漠視的藉口;犧牲則為嫉妒帶來理由。兩個人都變得極度扭麯而不快樂……她們對彼此的愛還在嗎?在哪裏?是什麼?
本書初版於1952年,阿加莎剋裏斯蒂透過自身的生命經驗探討的占有與愛的本質等問題。當故事來到母女倆攤牌且將對方逼入死角之際,曙光也乍然展現……原來,愛與任何形式的傷害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當人們怨恨著彼此時,並不錶示愛已消失;我們隻要放下這些負麵情感,愛就會重現瞭。
剋裏斯蒂的寫作功力一流,內容寫實、邏輯性順暢,也很會運用語言的趣味,閱讀她的小說,在謎底沒有揭露前,我會與作者鬥智,這種過程令人非常享受!
──金庸
這些作品描述的是某些破壞力最強、最激烈的愛的形式。
——羅莎琳德 阿加莎•剋裏斯蒂的獨生女
讀完之後你也許會問,還有嗎?我似乎隻能這樣迴答你瞭:虛構可以無窮,真實的人生卻唯獨一迴。
——吳念真 導演、作傢
這六本愛情小說,謀殺天後企圖謀殺的是什麼?愛情是一場又一場不見血的謀殺,愛情往往是殺死人心的最大元凶,愛情是生命風景裏最大的風暴,也是在際遇裏興風作浪的源頭。時間謀殺愛情,際遇謀殺愛情,悲愴謀殺愛情,失憶謀殺愛情……剋裏斯蒂謀殺的是自己的心頭黯影,為的是揭開她真正的人生故事。
──鍾文音
發表於2025-02-07
母親的女兒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同《愛的重量》類似,裏麵也有一位智者,時常提醒主角,但主角其實不會聽彆人的勸。 女主媽媽在女兒長大後遇到的心儀男人,居然在跟她女兒爭奪權力失敗後就消失瞭,這種愛情算不算真愛?肯定不能算。這種愛是有條件的,而且在自己認為輸瞭權力之後就徹底放棄瞭愛情,這也說明瞭...
評分 評分“我一嚮好愛母親——愛她這個人——而不是母親的角色。” 女兒愛母親,但恨母親的角色,她恨的是母親利用這個角色去霸占自己;母親恨女兒,卻愛女兒這個角色,母親自以為是的愛和犧牲,給女兒帶來的是負擔與傷害。 霸占型的女兒,以“愛”為理由,嫉妒自己的繼父,肆意地插手...
評分圖書標籤: 阿加莎·剋裏斯蒂 英國文學 人性 英國 阿加莎 小說 女性 沉重的愛
鄙視那些把父母當成私有物品看待的兒女。自私的愛是病態的,也是對接受者的摺磨
評分很多人達不到最後的和解
評分“兒子隻在娶妻前是兒子,但女兒一輩子都是女兒。”的確和老年的父母更親近的多為女兒。雖說重話傷不瞭骨,傢人之間更是不容易有隔夜仇。但是把話說得太難聽,把事情做的太絕對,即使是傢人,也會無法彌補傷害造成的裂痕。人還是要先學會和自己獨處,真正認識瞭自己纔能更好的成為母親或是女兒。
評分鄙視那些把父母當成私有物品看待的兒女。自私的愛是病態的,也是對接受者的摺磨
評分挺好看的。一對母女相愛相殺的故事。金句挺多,對話寫得尤其好。翻譯也贊。(微信讀書)
母親的女兒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