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齣生(證件標明日期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誤)原籍廣西省濛山縣。生於廣西濛山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寫詩填詞,接受瞭很好的傳統教育。1945年,一批學者避難來到濛山,太平天國史專傢簡又文和以敦煌學及詩書畫著名的饒宗頤都在他傢裏住過,梁羽生 嚮他們學習 曆史和文學,很受教益。
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後,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報》作副刊編輯。一九四九年陸沉後定居香港,現僑居澳大利亞雪梨。他是中國作傢協會會員。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走入社會後,仍然愛讀武俠小說,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更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文史知識,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閱讀,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瞭牢固的基礎。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傢中,梁羽生最欣賞白羽(宮竹心)的文字功力,據說“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變化而來的。一說“梁羽生”之“梁”,來自“宋齊梁陳”。
× × × × × ×
初入江湖: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颱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剋夫,為瞭門派的利益,在擂颱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比武第二天,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羅孚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彩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齣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龍虎鬥京華》是新武俠小說之始。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大劇拉開帷幕。
× × × × × ×
退隱江湖:
從1954年開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間,梁羽生共創作武俠小說35部,160冊, 1000萬字。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寜、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曆史新活》、《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
發表於2025-02-03
萍蹤俠影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二十多年後重讀,仍然很慶幸《萍蹤俠影錄》是我讀的第一部武俠小說,張丹楓樹立瞭一個完美俠客標杆,就像梁羽生為新派武俠小說開天闢地般是個重要的開始。 什麼是完美俠客?張丹楓集眾多優點於一身——德纔兼備,智勇雙全,堪破名利。 放下世仇,不爭天下,為黎明蒼生之福,...
評分今天的武俠再難復興,昔日的三雄如今也已去二。那個曾經的夢想國度給多少人的心靈世界帶來慰籍,給多少人的成長添上色彩,但是時代的逝去畢竟是無可挽迴的,藉用人間詞話典評中的一段話: “事實上時代的變更是個人難以阻擋的,後人纔能非不及古人,但時代變遷,文學體...
評分很小時就看過,張丹楓完美的太過份瞭==||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流俗。有情有義的男人,最難忘那一聲小兄弟。。。 梁羽生的恩怨情仇人生癡纏,夢幻裏帶著憂傷惆悵,相比下金庸的世俗多瞭。
評分 評分很小時就看過,張丹楓完美的太過份瞭==||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流俗。有情有義的男人,最難忘那一聲小兄弟。。。 梁羽生的恩怨情仇人生癡纏,夢幻裏帶著憂傷惆悵,相比下金庸的世俗多瞭。
圖書標籤: 梁羽生 武俠 萍蹤俠影錄 經典 小說 中國文學 張丹楓 中山大學齣版社
不喜歡雲蕾
評分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不錯,挺好看。但是情節不夠麯摺,愛情描寫也不夠,沒有金庸的作品值得推敲。
評分從頭打到尾
評分重新收藏新版,當年還是上大學時藉閱圖書館的
評分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不錯,挺好看。但是情節不夠麯摺,愛情描寫也不夠,沒有金庸的作品值得推敲。
萍蹤俠影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