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D. 塞林格(1919—2010)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爱尔兰人。他从小聪慧却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中学时经过几次不成功的传统教育尝试(包括公立及私立学校),终被父母送往军事学院就读,后又有三次大学就读经历,均无果而终。在哥伦比亚大学夜校部就读期间,其写作才华被良师发觉,发表了数篇短篇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断写作,应征入伍,参加过诺曼底登陆与犹他海滩战役,后又从事战时反间谍工作。
1948年,遭受多次退稿后,其备受好评的短篇《抓香蕉鱼最好的日子》在《纽约客》上发表,此后又在该刊上发表多篇作品。1951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大获成功,成为美国文学经典,后又陆续出版了短篇集《九故事》、中短篇故事集《弗兰妮与祖伊》,以及中篇集《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成名后的塞林格日益远离大众与媒体,在乡间买了一块地,隐居在一座山边小屋,四周丛林环绕,用一架高大的木篱与一条乡间土路相隔,他似乎在践行霍尔顿的梦想,“用自己挣的钱盖个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进行该死的愚蠢交谈”。他的余生成了传说。2010年,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的家中过世,享年91岁。
发表于2025-03-25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如果塞林格写了十本以上的书,我还会不会这么喜欢他。会不会厌烦呢。因为他已有的四本已经自足自洽了。我看这本的时候,尤其是西摩小传的时候,有一种送客的感觉。我知道你的故事要讲完了。多么聪明的书,又不傲慢,能勾起写作欲望,我觉得很纯粹啊。塞林格标志性的引用书信,...
评分“抬高房梁,木匠们;新郎如阿瑞斯般走来,身量盖过大高个儿。” 有一种叫对话叫精准,一种激昂的音调下却暗含着悲藏喜中、悲喜交集的审美趣味,而且在别人眼中这种趣味前面要加一个恶字,一种靠极为纤弱的联系却拉紧了所有的琐碎细节,这样的书,就是塞林格一系列的书了 “...
评分 评分如果说一直费解,身为格拉斯家族的灵魂人物,六个弟妹的心灵港湾、精神导师、天才咨询师、便携式良心……“西摩活着的时候,对很多很多人来说,他都具有很多很多的意义,而对于他那一大家子的兄弟姐妹来说,他则意味着一切。”那西摩为什么会自杀呢?《抬高房梁,木匠们》给出...
评分(以下内容大部分翻译自维基百科及其他网上资料,本人一直坚信这样的信条,那就是:事实,值得陈述的有且仅有事实,而酸不拉叽以及小布尔乔亚情绪永远都是值得时时警醒并加以克制的。本人在这条“克制之路”上任重而道远。 ) 1,塞林格的三次小宇宙爆发与格拉斯家族的隆重登...
图书标签: J·D·塞林格 塞林格 美国文学 美国 小说 短篇小说 译林出版社 *南京·译林出版社*
我等待着生命尽头的停摆,一半清醒,一半执着:《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最后一篇中篇结集,是《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的有力补充,解密西摩生前往事,续写“格拉斯家族”的轶闻往事。
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也影响了国内国外一大批作家,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纳博科夫、苏童、马原、苗炜都对他赞誉有加,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是他的拥趸,也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弗兰妮与祖伊》日语版的译者。
在塞林格经典短篇小说集《九故事》的开篇《抓香蕉鱼最好的日子》里,西摩开枪自杀,留给读者无尽的悬念:西摩为什么自杀?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最初发表于《纽约客》杂志,于1963年结集出版,包括《抬高房梁,木匠们》与《西摩:小传》两个中篇,以西摩的二弟巴蒂为叙述者,讲述“格拉斯家族”的轶闻,回顾西摩生前的种种往事。
最后一本塞林格,只有两句话。1「我意识到来自外界的第一个具体的动静是一阵全世界都熟悉的抽水马桶的声音。」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百次千次的瞬时抵达脚边的时候,那水声不要忘记。千万不要忘记你身上有什么东西正被带着冲走,做的到的话把那家伙夺回来看看。 2「抬高房梁,木匠们。新郎如阿瑞斯般走来,身量盖过大高个儿。」这是一道给男孩的命令,与你美丽的穆里尔在一起,请你生活得幸福幸福幸福。这一带谁的头衔都没我高。所以知道怎么做了吧? 其他的就不说了,人生中的时时刻刻啊,蹚过了,就像巴蒂那样活着,没跨过,就是西摩扣动了手枪。至于那位海军少尉的命令,那就请诸位自便吧。
评分西摩是活在描述里,我最在意的那个天才小孩(虽然死掉的时候已经三十一了)。爱着一个人,你说他是你的良心,是大家的良心。
评分#塞林格全集# 包括《抬高房梁,木匠们》与《西摩:小传》两个中篇,以西摩的二弟巴蒂为叙述者,讲述“格拉斯家族”的轶闻,回顾西摩生前的种种往事。
评分读得我天灵盖都要飞了
评分读得我天灵盖都要飞了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