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福,山东省作协会员。著有《左宗棠》(全两册)《末路王朝——中日甲午战争报告》《鲁中烽火》。曾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年文学》《广西文学》《文学世界》《中国西部文学》等发表中短篇小说五十多万字,部分作品被《小说月报》选载。
第一册内容简介:
本册主要记叙李鸿章为保卫上海,千里运兵赴沪;在上海三战三捷,出任江苏巡抚;创办近代军工企业,以洋枪洋炮装备淮军,收复江苏失地,封肃毅伯、太子少保。后因曾国藩剿捻无功,李鸿章代师平定捻军,晋升协办大学士。由此,淮军崛起。
李鸿章通过镇压内乱而平步青云,勇于任事、不惧困苦、不畏人言、坚持已见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用人不究细故,只重其长,不重其德,使他帐下很快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通达实用人才,但这也埋下了文官多贪墨之辈、武将多怕死之徒的隐患。
本书是迄今为止写李鸿章最好的小说,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熊召政的《张居正》、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唐浩明的《曾国藩》并称为“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五大名作”。
第二册内容简介:
本册主要记叙李鸿章出任天下督抚之首——直隶总督二十五年,长期影响着大清的军事、外交和洋务。他痛感大清积弱不振,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他千方百计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缩短了与列强的差距。在经历了日本侵台、俄罗斯强占伊犁、法国进攻越南等战事后,他深感海洋武备的重要,以敏锐的目光,强烈的责任感创办了大清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舰队。
此一时期,李鸿章堪称晚清洋务运动的巨擘,他的见识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可在朝堂上,他依然要与顽固派争斗,又要与疑心重重、善耍手腕的慈禧周旋,才能克服重重阻力推进洋务大业。可以说,没有李鸿章,就没有晚清的近代化。
本书是迄今为止写李鸿章最好的小说,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熊召政的《张居正》、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唐浩明的《曾国藩》并称为“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五大名作”。
第三册内容简介:
历经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大清国力、军力大增,拥有了号称东亚第一的北洋舰队。可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大清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列强完全认清了大清的不可救药,侵吞中国的野心疯长。随后李鸿章出使俄国,为制衡日本签订中俄密约,并游历欧美、开阔眼界。长期的民教相仇、华洋积怨,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进京,李鸿章为国家计,谋求东南互保。两宫仓惶西逃,推出李鸿章收拾残局,因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忧愤而死。
这一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明显降低,帝党与后党的斗争进入白热化,国家力量更加分散,国策不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李鸿章深深感叹,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一个可做砥柱的中枢来领导,自强难求,保国也难。
本书是迄今为止写李鸿章最好的小说,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熊召政的《张居正》、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唐浩明的《曾国藩》并称为“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五大名作”。
一个人总要有属于他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他该思考的问题。一个群体中,大家都是各司其职,你干好你该干的事,他干好他该干的事,这个群体才是一个好群体。特别是一个官员,万万不能事必躬亲,事无巨细。这可不是偷懒,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培养替手。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评分一百多万字慢慢啃完,还是十分感慨的。 以前提到李鸿章,能第一时间想到的除了“洋务”不怎么带贬义(但似乎也算不上什么褒义)之外,其余的大抵就只剩下甲午、《马关》、《辛丑》、“丧权辱国”、“中国自此坠入半殖半封的深渊”这些概念,对这个人自然是唾弃多过同情。 但读...
评分一百多万字慢慢啃完,还是十分感慨的。 以前提到李鸿章,能第一时间想到的除了“洋务”不怎么带贬义(但似乎也算不上什么褒义)之外,其余的大抵就只剩下甲午、《马关》、《辛丑》、“丧权辱国”、“中国自此坠入半殖半封的深渊”这些概念,对这个人自然是唾弃多过同情。 但读...
评分一个人总要有属于他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他该思考的问题。一个群体中,大家都是各司其职,你干好你该干的事,他干好他该干的事,这个群体才是一个好群体。特别是一个官员,万万不能事必躬亲,事无巨细。这可不是偷懒,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培养替手。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评分一百多万字慢慢啃完,还是十分感慨的。 以前提到李鸿章,能第一时间想到的除了“洋务”不怎么带贬义(但似乎也算不上什么褒义)之外,其余的大抵就只剩下甲午、《马关》、《辛丑》、“丧权辱国”、“中国自此坠入半殖半封的深渊”这些概念,对这个人自然是唾弃多过同情。 但读...
读完张先生的左宗棠之后再来读他的李鸿章,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在叙事的驾驭上成熟了许多,不仅李鸿章的主线故事十分清晰,而且加入了一些暗线也破有意思。在史实上也更刻求丰富客观真实,不像左宗棠那一部一样有些薄弱甚至存在错误。总体来说对李鸿章及其同时代的人物和故事讲述得比较到位了。但是,有些大段引用文牍的地方过显臃肿,语言使用上也稍露直白,个人认为历史小说还是多一些文雅地遣词造句或更合适。
评分看完左宗棠之后推荐,那就继续看看,整体下来也算对这个丧权辱国的卖国贼有了新的认识,真正要做事的人从来就没有容易的,一个人拉车三个人掣肘,上下心不齐一心抱着天朝上国自居,一口一个四万万中国人如何,鸿章不易啊,幸苦筹办北洋三十载甲午一站化为灰烬。与列国周璇签约却被唾骂卖国贼。
评分花了一个月读了一百多万字,总算读了下来。感叹作者搜集的这么多史料。两个点:一是曾国藩为李鸿章赴上海时送他的“诚”字;二是李鸿章将死之时反思清流“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形神兼备才能克敌制胜。李的一生是中国屈辱的历史,读完本书了解李的一生,也深学了这段屈辱历史。不足:一百多万字,有点啰嗦了。
评分这是李鸿章小说中写得最全面的一部,从出身到人生终点。褒大于贬。近些年人们已经开始对历史人物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比如:李鸿章、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评分曾国藩做人,李鸿章做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