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桑•馬蘇德 現居倫敦。科學作傢,記者,廣播主持。曾是《自然》和《新科學傢》雜誌的編輯,現在是《雙周研究》與《歐洲研究》的編輯,並且在倫敦的帝國理工學院教授國際科學政策。
他也為《前景》雜誌、《時代》(倫敦)、《衛報》以及法國《世界報》撰寫文章,同時也是BBC的常任主持人。
《GDP簡史:從國傢奬牌榜到眾矢之的》揭示瞭在過去的幾十年裏GDP如何演變成為世界上最有效的核算公式;經由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火焰鍛造的6個符號如何幫助歐洲及美國走嚮繁榮;作為曾經的解藥為什麼如今又存在傷害其所救治過的病人的風險;這種從根本上來說具有缺陷的指標如何創造瞭全球繁榮的幻象,以及為什麼眾多世界領導人想要忽略這個指數卻最終無能為力。
《GDP簡史:從國傢奬牌榜到眾矢之的》基於與相關專傢學者的訪談、第一手資料以及早前曾被忽略的原始信息創作而成,帶領讀者迴溯GDP這個經典概念由劍橋製造、由卡拉奇檢驗、為全球應用而設計的發展曆程,從而瞭解GDP如何從國會山莊走入白宮,又如何藉由權力的誘惑與政治的需要而深入許多世界精英的心中。
每年歲末,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國內生産總值的發布都堪稱一件盛事,即使不知道GDP到底是什麼意思的普通民眾,也會關心一下它數值到底是多少。畢竟,GDP自提齣以來,已經等同一個國傢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錶”。但如今,人們也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衡量一個國...
評分科技是一個國傢的成長水平,經濟則是國傢生長的重要指標,但是無法排除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的經濟而展開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有時候,錢真的是萬能的,國傢的發展與經濟無法分割,以人為本,展開經濟發展路途。 提到GDP,大部分人想到的是中央播放的國內生産總值,一般來...
評分國傢奬牌榜《GDP簡史》 打開這本書我纔知道原來GDP竟然是在一九三零年代纔齣現的,因為經常看人傢說古羅馬的GDP是多少,清朝乾隆時期的GDP是多少……就天然的以為GDP這個概念應該是很古老的,沒想到曆史還不到一百年。 原來我們每天念叨的雞地批竟然隻是一個公式,是一...
評分每年歲末,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國內生産總值的發布都堪稱一件盛事,即使不知道GDP到底是什麼意思的普通民眾,也會關心一下它數值到底是多少。畢竟,GDP自提齣以來,已經等同一個國傢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錶”。但如今,人們也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衡量一個國...
評分GDP是什麼?生活在被GDP數字充斥的當今世界,看不懂這樣的數據,我們就隻能如一個瞎子憧憬光明一樣看不清前路,就隻能如一個瘸子渴望狂奔一樣,到達不瞭遠方。建議每一個無法跳齣經濟怪圈的現代人都改讀讀這本書,好讓我們更好地看清在所謂的官方數據。 GDP中文譯名為國內生産...
2020年讀的第一本紙質書,泛泛而讀,作為談資而已。不過我想,GDP作為一個經濟發展的主要衡量標準,無論是基於科學性還是政治性,短時間內沒有退齣曆史舞颱的可能。
评分兩周前逛瞭一趟萬聖書園,全價(價格不菲)買迴來這本《GDP簡史》,這個周末瀏覽一遍,感覺買得還挺值。 書的主題當然就是GDP。前小半段講其形成,後大半段講對它的顛覆。 我寫瞭一篇書評,放在豆瓣日記裏瞭。 最後的感概是:太陽底下真的沒有新鮮事兒。我們在國內圍繞GDP齣現過的爭議,在國傢與省級層麵發生的GDP不一緻,將GDP用作政府業績評價所齣現的問題,圍繞GDP進行的各種改造嘗試,以及不同改造過程中不同部門之間的視角差異和實際矛盾,這一切,在國際層麵統統存在。
评分相比於經濟學教科書對於GDP中的描述,這本書無疑提供瞭更加豐富的視角,但是廣度有餘,深度不足
评分記者寫的經濟學書,確實有點水。
评分世界有時候錯得離譜,或者,是常常大麵積錯得離譜。很多好東西,往往被庸俗化,原因無非是世人的懶,懶於思考。庸眾往往會勝利,但這也不見得非是壞事,至少,錯誤定價給瞭投資人低買高賣的機會。(藉題發揮,不算閤格的書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