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出生于伦敦的伍尔夫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在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后母儿子(无血缘关系)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夫结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普遍认为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和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者。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发表于2025-04-10
To the Lighthouse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到灯塔去》很好读——简单的情节,没有任何悬念。但它竟何名留文学史?只是因为它的作者是意识流代表作家、女性主义书写者,最后杀死了自己的弗吉尼亚•伍尔芙? 读完这本书,意识到它的价值在于反复咀嚼——当你只顾阅读情节时,却忽视了代表精确性的...
评分最喜欢的伍尔夫作品。 2012年十月写的。 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窗,最长。但是所叙述的实际时间段也就是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不到一天)。第二部分:岁月流逝,较短,所叙述的实际时间段是十年。第三部分:灯塔,实际时长大约是一个上午。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拉姆齐夫人...
评分前言 止庵 伯·布莱克斯东在《弗吉尼亚·吴尔夫:一篇评论》中说:“阅读了《灯塔》之后再来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会使你觉得自己是离开了白天的光芒而投身到木偶和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这代表了有关《到灯塔去》的一种看法;读过此书的读者,也许还有别的...
评分 评分《灯塔行》讲了一个典型的伍尔芙式简单故事:雷姆塞夫妇和八个子女在小岛海滨别墅里寻常的一天——他们计划第二天到灯塔去 ,但最终因天气原因没有成行。十年时光悄然流逝,期间,雷姆塞夫人辞世人,女儿普鲁难产去早逝,儿子安德鲁战死,而那栋海边的房子早已因时光侵蚀、风吹...
图书标签: 美国文学 文化 VirginiaWoolf In-English American
这个版本的封面,是透纳的作品,前一阵还在南京博物院展出。
评分冲着小企鹅出版社买的 不愧是意识流中的战斗机 让我五年尝试了五次才完成 但也没太懂 打算二刷再评论
评分Stream of consciousness, modernism, subjective, creating the sense of reality, fictive real, Impressionism, multiple points of view. Women cannot write or paint; yes, you were right, it’s going to be wet tomorrow.
评分冲着小企鹅出版社买的 不愧是意识流中的战斗机 让我五年尝试了五次才完成 但也没太懂 打算二刷再评论
评分意识流意外地好读。每天在上下班途中拾起来就进入一个人物的大脑,得以忘记身处纽约夏天的地铁。
To the Lighthouse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