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其意义深远而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中,她打开了理解婴儿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这些早期心理历程支配着婴儿的内心活动。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她也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极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本书几乎囊括了克莱因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在本书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然而,克莱因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书库血干了,剩下几本以往不敢啃的老骨头。 梅兰妮.克莱因文集便是其中。 《嫉羡与感恩》仅仅因为书名比较特别,从失宠的一堆中侥幸抽中。 在施琪嘉老师的《儿童精神分析》课堂中,听过N多节梅兰妮.克莱因的课。 虽然施老师的课每次只有半小时,每次也只讲一个知识点,但梅兰妮...
评分坦率的说,如果不是因为家中有了刚出生三个月的宝宝,不是机缘巧合的看到这本书,我想我这辈子大概打开这本梅兰妮·克莱因写的《爱、罪疚、修复》的儿童精神分析专著去读的概率微乎其微。 然而,我很庆幸,我终究打开这本书去读了,于是乎,在多学了点东西的同时又有了新的读书...
评分非常精彩! 刚开始看的有些艰难,仿佛车轱辘话一直在说0-6个月是偏执-分裂期,6个月以后进入抑郁期,如果偏执-分裂期修通的好抑郁期相对容易,如果没有修通就停留在这个时期,成为成年后精神分裂的重要原因。如果抑郁期得以修通婴儿的早期任何发展比较健全,如果无法修通则经常...
评分1.梅勒妮·克莱因发现了俄狄浦斯情结之前的形式,以及自我和超我的分裂,以及投射,内射机制如何建立了孩子的内在世界,她也发现了抑郁位发展的至关重要,还有婴儿觉知母亲作为一个好坏兼备的妈妈和有自己欲望情感需求的另一个独立的人。 克莱因也发现抑郁之前的焦虑机制运作机制,...
评分不是我想说真的儿童初期真的有那么恐怖吗,还有 文中所说的女性的乳房对于婴儿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
评分论文集,观点杂混而不够系统。对婴儿神经症的描述与分析有些过激。
评分终于在四月末看完了这本书 一开始读的非常艰难 关于内射与投射 偏执分裂位与抑郁 贪婪与控制 整合与孤独 有了更深的理解 应该会再读
评分2020年读的第一本,也是2019年的最后一本,跨年之书。本书相当学术化,读来有点枯燥,但内容还是相当丰富深邃的
评分不多说,经典之作,有抑郁者可尝试阅读,解答内心所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