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1701-1754)
清代小說傢。
生於安徽全椒的科舉世傢,自幼博覽群書,善作詩文辭賦。18歲考取秀纔。21歲時傢道中落,目睹官場鬥爭險惡、親曆傢族爭産風波。
33歲時移居南京,賣文為生。數次參加科考,名落孫山。35歲潛心寫作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曆時十年終於完稿。54歲時逝於揚州。
鬍適自稱是敬重吳敬梓先生的“吳迷”,魯迅稱他是曹雪芹外“偉大”的古典作傢。
《儒林外史》至今深受讀者喜愛。
一部寫透中國古代官場的百科全書式小說:
執金杯飲酒的狂狷儒士,隻身逃婚的叛逆纔女,酷愛男風的名門基友,隱居山林的真儒賢人,死磕科考的哭號童生,招搖撞騙的冒牌詩人,勸女殉夫的禮教狂徒,從淳樸上進的孝子變為貪婪虛僞的卑鄙之徒……
全書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九十多位,一張張麵孔似曾相識,一個個故事獨立又精彩,讀起來輕鬆暢快,猶如身臨其境。
外史袞袞諸公之中,嚴監生堪稱僅次於範進的二號聞人,聞其名者皆知其事跡,乃是他當彌留之際,掙紮著不肯閉眼,老是伸著兩個指頭似乎心頭有何重大未瞭之事尚未吩咐,傢人都不解其意,唯有他傢主婆明白他原是嫌屋內油燈裏點瞭兩莖燈草費瞭,慌忙掐去一根,嚴監生遂溘然而逝。 ...
評分外史袞袞諸公之中,嚴監生堪稱僅次於範進的二號聞人,聞其名者皆知其事跡,乃是他當彌留之際,掙紮著不肯閉眼,老是伸著兩個指頭似乎心頭有何重大未瞭之事尚未吩咐,傢人都不解其意,唯有他傢主婆明白他原是嫌屋內油燈裏點瞭兩莖燈草費瞭,慌忙掐去一根,嚴監生遂溘然而逝。 ...
評分儒林外史缺少令人熱血的成分。如果把儒林外史比作音樂,儒林外史就相當於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麯,就像生命的獨白,該說的都說瞭,一切都如煙般的飄散。 儒林外史中沒有令人心搖的愛情;儒林外史中沒有劉關張、水滸中的兄弟情;儒林外史中沒有讓人血脈噴張的生死相搏;儒林外史...
評分豆瓣猜我喜歡,沒有錯,我的確喜歡。 這是少年時代反復看過的書,範進中舉寫得何等的精彩紛呈,泰伯祭祀又是怎樣的精英薈萃。如今想來,先跳齣瞭腦海的卻是馬二先生和匡超人。 馬二先生於我,當時在腦海中簡直是偶像和夥伴。忠厚長者,非馬二先生莫屬。我們一樣在城隍山上吃...
評分這本書很難讀,故事很碎,結構一直掩映在幕後。不像是一本小說,倒更像是一本野史。情節雖然有齣色之處,但是整體氛圍都太壓抑瞭,要一口氣讀下去真的非常辛苦。最好的辦法是每天讀一點,然後讀一點想一點。等整本書都啃完瞭,迴顧起來,終於免不瞭驚嘆一聲:這是何等的傑作...
可以說是笑著看完,喪著迴味,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人,追逐不到鮮亮的金字塔尖,徘徊在塔底的生活之道,無望卻從沒絕望。推薦工作後再看一遍,莫忘初心,彆像螻蟻一樣活著。ps:古風插畫美
评分翻翻
评分2019.7.26,完。心性難定,隻得個囫圇吞棗。章迴體,書讀來有些晦澀,但偶爾若靜下心來,或妙趣橫生,或唏噓不已,或拍案叫絕,或啼笑皆非。開篇很喜歡,“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福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話說萬曆二十三年,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漸漸銷磨盡瞭。此時虞博士那一輩人,也有老瞭的,也有死瞭的,也有四散去瞭的,也有閉門不問世事的。花壇酒社,都沒有那些纔俊之人;禮樂文章,就不見那些賢人講究。論齣處,不過得手的就是纔能,失意的就是愚拙;論豪俠,不過有餘的就會奢華,不足的就見蕭索。憑你有李杜的文章,顔曾的品行,卻是也沒有一個人來問你。”
评分2018.1.31
评分很小的時候讀過一半觀感很好,閑著把後麵的也補瞭,雖然說後麵一半不比前麵好看,但都是有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