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昭,1929年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北京燕京大学毕业。她是学者吴宓的女儿。曾任《中国儿童》主编;《中国少年报》副秘书长,负责编辑事物;新华社、人民日报驻外记者;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员。
《听杨绛谈往事》实际上相当于一本杨绛先生的自述。书中记录了自杨先生出生至九十八岁的经历,在大量杨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加入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搜集的材料,史料翔实且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叙述清晰生动,与杨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近似。书稿完成后,杨先生题签并作序。“序”中明确说明:经传主本人认定的传记只此一本。书中并插有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从未发表过的钱、杨一家不同时期的图片。
《听杨绛谈往事》不是对一个家庭私生活的津津乐道,而是对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的推崇和对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生存空间的关注。
此为纪念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的增补版,相较2008年和2016年版的原著,特补充三篇文章:《胖安娜》《“爱得厉害……怎么说?”》《杨绛先生回家纪事》及8张有关图片,谨以此书来表达对杨先生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或许是他人执笔的缘故,比起《我们仨》来,《听杨绛谈往事》少了一点令人泪下的喟叹,多了一些散淡的情致。早先有《干校六记》,晚近有《我们仨》,加上中间夹杂的一些文章,杨绛先生也是回忆过不少事情了。这一本新书读下来,重复的经历是尽有的,而新增的无数细节,让这本书...
评分读《杨绛谈往事》,很有滋味。看到其中几句话,又是恰逢情人节快要到来,不妨摘录下来给大家看: 钱锺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在和杨绛两人“仝存(同存)”的样书上,钱锺书“写有一句既浪漫又体己的话”: To C.K.Y. An almost impossible combination of 3 in...
评分杨绛钱钟书的故事我是百读不厌的。 最爱看的是他们一起求学的那段日子,作为英语系学生的我对照自己以前的读书态度,实在是惭愧不已。 他们对自己所热爱的文学说倾注的精力,实在令人钦佩;他们淡漠名利,严谨做学问,正直善良又充满智慧;他们历经磨难却彼此扶持,没有轰轰烈...
评分故事内容是杨绛的访谈对话,内容其实应该不错的。奈何吴的文笔太差了。人称混乱,有时候还让人感觉前言不搭后语。 还不如直接出个录音整理稿,让人不觉得那么别扭。 这就像是买一赠一。你想知道杨绛说的是什么,就绕不掉吴学昭死烂的表达,典型的买一个老婆送一个拖油瓶孩子...
评分怎么说呢,这是一本不及格的传记。 我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英语老师每次教了我们一篇重要的课文,就要我们写个summary。有不少人的summary写得像白开水一样,短则短矣,味道也没有了。 这本书,可以看出是杨绛很多书的粗浅summary。我看杨绛的书不多,但此书涉及到的我看过的...
是增补版,“我同意写的传记,只此一篇”,杨绛先生是一部历尽沧桑的人生大书,钱杨地位与价值相提并论。
评分尚可观,固然强于三流杨先生传记
评分分为16部分,从小到大的事,讲得比较详细,读得久可能有点疲乏,因为没有增加什么趣味性,写实为主。还有很多旧照片,对钟杨先生感兴趣的可以一读。
评分尚可观,固然强于三流杨先生传记
评分钱先生的文章像咖啡加威士忌,杨先生的文章则如茶。两位的性格也是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