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瑞典电影和戏剧导演、作家和编剧。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乌普萨拉,2007年7月30日在法罗岛与世长辞。
伯格曼无疑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属于那一小群独特的导演中的一员——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他们的 姓氏已成为一个标志,而无需名字的陪衬。伯格曼执导、写作过60余部电影和170余部戏剧,撰写过百余部书籍和文章,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电影《第七封印》、《野草莓》、《假面》,以及自传《魔灯》。
伯格曼的许多作品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不断变奏:失衡的家庭,失败的艺术家和上帝的缺席正是我们集体性沟通无能的表现。艺术家的私生活与工作间的关系,在伯格曼这里是混乱而迷人的。在无数的访谈、艺术作品,特别是在自传《魔灯》中,伯格曼则不断强调童年对于他艺术观形成的重要性。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和斯特林堡对于伯格曼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止于戏剧,更浸透了他整体的艺术生涯。
发表于2025-02-24
魔灯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伯格曼的影史地位相信已毋需多做介绍,与费里尼、塔尔科夫斯基、安东尼奥尼一同列为现代主义电影大师,一部《处女泉》夺了多少名导的处子之身,李安、拉斯·冯·提尔、伍迪·艾伦,都是伯格曼的Big Fan。 至今看到现在早已成名的世界级导演在他们的采访或自述中常提及的几部电...
评分最近在看伯格曼的《魔灯》,临睡前看半个小时,手不忍释卷,常常超时。拿起来不愿意放下的书,但是一时半会仍不能完全消化好。书是前年买来的,又一次验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我以为忘了,再看时知道,是没有读过。 没有一个想得起来的细节,只有那些照片,相识。因为我爱看...
评分带着电影看完《魔灯》了,这样的镜头在脑海里深深的印上了标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自己的怀表没有指针,教堂上的时钟也一样没有指针,街角背对着面站着一个男人,当你靠近他时,他转过身,显示一张皱成一团的脸,同时他跌倒在地上并化成一摊水,这时街道的拐弯处跑来一辆载...
评分天才之声: “一天天,我被拖着、提着、痛苦地尖叫着送进教室。我对看到的一切都要呕吐,常常晕厥,失去了平衡的感觉。” 关于母亲: “我想去拥抱和亲吻她,她推开了我,扇了我一个耳光。” 父亲: “残暴的鞭打就是一个实证。……他动手揍了我,我也回敬了他一拳。父亲踉跄几...
评分伯格曼的电影,对我们这些习惯了好莱坞视觉盛宴的观众来说,可能未必能得到感官的愉悦,甚至让人有压抑的感觉。仔细看了他的《野草莓》和《第七封印》,前者是以一个功成名就的老医生伊沙克的眼光追忆往事,后者则甚为怪异,骑士和死神下棋,最后除了最卑微的小丑一家...
图书标签: 传记 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 伯格曼 瑞典 外国文学 理想国 2017
《魔灯》是世界电影巨匠英格玛·伯格曼唯一的生平自述,写于作者拍摄完《芬妮与亚历山大》,宣布结束自己的电影生涯的五年之后。与他的影片同样,本书充满了生动的细节,透露出强烈的内省。伍迪·艾伦称之为“天才之声”。
在这“仅有的一部投入了自己全部文学抱负”的作品中,伯格曼以彻底 的严肃性,试图将自己的创作源头与历程和盘托出:童年,父母,宗教,剧场,婚姻与工作。这又是一部现代《忏悔录》,作者坦陈自己的缺点、恐惧、愤怒,青春期时对于纳粹的迷恋,对于性的痴迷,以及导演工作所带来的别样愉悦。二十世纪电影史上一些最重要的时刻,在作者回顾自己的生涯时一一重现,他与卓别林、葛丽泰·嘉宝、卡拉扬、英格利·褒曼等同时代人的交往,和对于塔可夫斯基、费里尼等同行工作的评论不时闪耀其间。
《魔灯》这部反传统自传,在记忆中前后闪回,仿佛一幅视角宏伟而手法细腻的镶嵌画,拼贴出一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乡间的年轻人成长为艺术大师的过程,使读者得以近距离一窥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心灵。
感到很矛盾。过多地了解伯格曼的私生活会觉得很幻灭,不断上演的背叛和无法控制的欲望看了很难受。但他对童年的回忆对父母的情感对宗教的质询和对爱情婚姻与性的态度都有助于理解他的电影。
评分写自己的父亲母亲和舅舅的章节,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在伯格曼的文笔面前,世上绝大部分导演就和文盲一样
评分回忆与影像印证。对母亲的亲近遭到抵触(秋日奏鸣曲);母亲去世坐在一旁不悲痛,而是在幻觉与现实间游弋(呼唤与细雨);舅舅的女友沉默地观察他们病态的家庭(野草莓)。和睦美满的牧师家庭的假象下潜藏着成员们痛苦与难堪的矛盾,种种像铁一样坚硬的约束让伯格曼和哥哥成了与这个宗教家庭对立的性情“恐惧造就了它所恐惧的”。家庭的阴暗面让伯格曼越来越深地深入到自我世界中,而自我甚至神经正是斯特林堡的戏剧色彩,连幻想对母亲质疑也像极了剧作家的口吻,他对斯特林堡的喜爱也许是“我知道这部戏是怎么回事,我曾以自己的灵魂体验过”。被囚禁在自我监牢,是孩子也是疯子。围绕在导演周围的人和物给了他生活之乐与生存惊惶,这一切塑造了他生命的力与色彩,对生命的态度控制着他与现实、想象和梦幻的关系,隐晦的意识、文本变为“现实”:电影。
评分瑞典著名电影和戏剧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自传,一反传统自传以时间为线索的写作方式,大量运用闪回、穿插叙事和各种蒙太奇式的类电影手法,将自己的人生历程以诗化的方式讲述。父母、宗教、剧场、婚姻……种种影响导演人生的要素在书中反复出现,而串起这些经历的正是电影和戏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魔灯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